初冬时节,穿梭于南昌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住宅面貌一新,一个个产业项目蓄势待发,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村美民富百业兴。近年来,南昌县持续推进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不断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各项工作,让乡村更美丽、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幸福。

颜值刷新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走进南昌县三江镇南街蔡家村,放眼望去,碧水绕村,草木葱茏,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个个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盏盏路灯整齐伫立道路两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置身其中,宛如走进了一幅祥和美丽的乡村画卷。

村在景中,景在村间。南街蔡家村的喜人变化,得益于南昌县全力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近年来,南昌县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行“现场巡看抓调度、挂点包片抓责任、项目资金抓整合、智库支持抓指导、差异考评抓提升”五项机制,精心打造“生态宜居型、城郊集约型、特色产业型、休闲旅游型、文化传承型”村庄,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推进、纵深推进。

两年来,南昌县共投资8亿元,总结推广“先村内后村外、先地下后地上、先空中后立面”的三先三后建设方式,实施建设了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62个共同富裕样板村、388个新农村提升村点和149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打造完成生态宜居型村庄121个、城郊集约型村庄7个、特色产业型村庄12个、休闲旅游型村庄18个、文化传承型村庄16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美丽宜居先行县。

道路通畅

农村路域环境显著提升

开着车辆行驶在S104公路(塔城段)上,只见道路两旁种满了绿植。阳光下,斑驳的树影投映在整洁平坦的省道上,好似栩栩如生的剪纸画。据了解,S104公路(塔城段)全长4.5公里。在“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中,南昌县以“畅、安、舒、美”为目标,对该路段进行提质改造,调整建设标准,加强水稳层养护、沥青面层平整,在保护公路沿线原生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波形护栏等安防设施。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S104公路(塔城段)作为南昌县2022年第一个道路“白改黑”项目,通车后给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便利。“升级后的公路变得平坦多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沿线村民胡修仁说。

近年来,南昌县积极探索路域环境整治新方式,紧盯重点路段和难点问题,以常态化巩固、精细化提升为抓手,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重点,细化任务分工,完善考核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

同时,该县将路域环境整治与农村公路安全相结合,不断强化安全隐患动态管理,做好公路沿线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限期整改到位,全县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两年来,全县共投资6.1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白改黑”建设任务217.2公里,整治3430公里农村公路环境,完善252.5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塔城乡湾庄线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

产业兴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南昌县广福镇木山村亿森苗木基地,放眼望去,大片的苗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10多名村民正在田间忙碌着……

据了解,木山村亿森苗木基地主营苗木种植、销售、养护、造型设计等。“从土地流转到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全程参与、指导,这让我很受触动,更加增强了来这里发展的信心。”木山村亿森苗木基地负责人余建龙表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承包了630亩土地,并吸纳多名村民在基地就业,经过两年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苗木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很大。”木山村党总支书记龚文亮说,苗木基地从开工到现在,累计用工3万余人次,每年土地流转还能为村民增收23万元。

木山村的苗木产业,是南昌县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生动实践。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南昌县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乡村发展的根本出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南昌县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发挥“一株稻”“一只鸭”“一粒种”等主导产业优势,以“大农业思维”引领链式发展,着力构建“一乡一业”产业布局,引导和支持农村产业向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加速转变。

南昌县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流入农村,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两年来,全县共争取产业扶持资金2.18亿元,其中中央产业扶持资金5130万元,省级产业扶持资金2900万元,市级产业扶持资金1.38亿元。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均列全省第一。(胡雪萍、江 辉、李 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