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轼的书法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苏轼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尺牍代表作品有: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后世有人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苏轼的尺牍并非“纯文学”作品,是介于应用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或者说是应用文和散文的综合形态。这一形态决定了作者写作时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成就了苏轼尺牍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苏轼在《答秦太虚》中描述了自己初到黄州时的生活状况:“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这种随意而真挚的叙述方式,使得尺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苏轼的尺牍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收藏家们的青睐。例如,《苏轼尺牍名品》是《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精选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的著名尺牍作品影印出版,包括《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东武帖》《邂逅帖》《次辩才韵诗帖 》《跋吏部陈公诗帖》《归安丘园帖》《致季常尺牍》《北游帖》《获见帖》《覆盆子帖》 《渡海帖》《令子帖》《久留帖》《李白仙诗帖》《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题王说诗帖》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书法艺术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苏轼生平、思想、交游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

1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 合卷

前帖30.2×48.8公分 后帖29.5×45.1公分


2 治平帖 卷 29.2×45.2公分


3 春中帖 页 28.2×43.1公分


4 题王诜诗帖 页 29.9×25.7公分


5 归院帖 页 35.1×12.4公分


上海博物馆

答谢民师帖 卷 27×96.5公分


旅顺博物馆

阳羡帖 卷 27.6×22.7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1 书尺牍(宝月帖)

23.2×17.8公分 宋苏轼一门法书 册


2 书尺牍(喫茶帖)

23.2×17.9公分 宋苏轼一门法书 册


3 致运句太博尺牍

25.6×24.5公分 宋人笺牍 册


4 致南圭使君尺牍

26.1×20.9公分 宋人笺牍 册


轼谨奉谒。贺南圭使君阁下。十月一日。

5 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牍

26.5×30.5公分 宋贤笺牍 册


6 致坐主久上人尺牍(北游帖)

26.1×29.5公分 宋诸名家墨宝 册


7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

30.7×45.3公分 宋四家墨宝 册


8 书尺牍(尊丈帖)

26.3×19公分 宋苏氏一门法书 册


9 致杜道源尺牍(京酒帖)

26.2×14.9公分 宋苏氏一门法书 册


10 书跋语

27.8×60.6公分 宋四家集冊 冊


11 致长官董侯尺牍(获见帖)

27.7×38.3公分 宋诸名家墨宝 册


12 致主簿曹君尺牍(职事帖)

27.8×38.8公分 宋四家书 卷


13 致季常尺牍(一夜帖)

30.3×48.6公分 宋十二名家法书 册


14 书尺牍(覆盆子帖)

27.7×44.8公分 宋贤书翰 册


15 尺牍(久留帖)

25.1×23.1公分 宋眉山苏氏三世遗翰 册


16 尺牍(屏事帖)

25.1×23.1公分 宋眉山苏氏三世遗翰 册


17 遗过子尺牍(记子由梦中诗帖)

24.2×26.7公分 宋人法书(二) 册


18 致子厚宫使正议尺牍(归安丘园帖)

25.6×31.1公分 宋四家集册 册


19 次韵三舍人省上诗

30.9×47.9公分 宋四家法书 卷


20 书尺牍(东武帖)

28.7×66.1公分 宋四家墨宝 册


21 书尺牍(令子帖)

30.4×25.8公分 宋苏氏一门法书 册


22 次辩才韵诗

本幅一29×47.9公分 本幅二29×25.5公分 宋四家真迹 册



23 尺牍(渡海帖) 轴

本幅上段4.2×28.8公分 本幅下段28.6×40.2公分


24 致知县朝奉尺牍(江上帖)

30.3×30.5公分 宋四家真迹 册


25 书南轩梦语

28.7×28.9公分 宋四家书 卷


26 致若虚总管尺牍

34.1×48.9公分 宋人笺牍 册


27 与长官董侯札

28.2×37.8公分 宋蔡苏黄米四家书册(疑)


28 尺牍

28×37.2公分 宋蔡苏黄米四家书册(疑)


29 致梦得秘校尺牍

27.4×28.5公分 宋蔡苏黄米四家书册(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