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何处识风流,雪月风花水悠悠。

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张学良的多情、风流名闻天下,在他的生命里,常有佳人陪伴。

于凤至、谷瑞玉、赵一荻……

可在他心中,唯有一名女子与众不同。

张学良在晚年重获自由后,立即飞到美国去见她,并且一起同居了整整三个月。

说起这事还骄傲自得道:“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可爱的女友,我最爱的人在纽约。”

而这位最可爱的女友,便是蒋士云。

蒋士云究竟是谁?她与张学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能让他如此念念不忘?



左一蒋士云、左二张学良

人生若只如初见

1912年,蒋士云出生于苏州的商宦世家,父亲蒋履福是北洋政府的一名出色外交官。

因蒋士云在家中排行第四,所以人称之为“蒋四小姐”。

天生丽质、貌美如花的她更是被誉为北京四大美人之一。

蒋士云虽然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但她并不为环境所囿,反而学习刻苦认真。

她自幼聪颖好学,10岁就去上海国际学校读书,两年后赴北京求学,之后又远下欧洲,在法国巴黎留学。



《北洋画报》上的蒋士云

年仅15岁的她,不仅精通英语和法语,同时也见识过国外的风气。

在中西文化、江南和北方的文化洗礼下,蒋四小姐的修养和气质自然是非同一般,即使在同龄女子中也是极为少见。

1927年,蒋士云回到中国,开始出入各大社交平台。

她凭借着出众的容貌,渊博的学识,优雅的举止,操着一口娴熟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成为交际名媛,惊动了苏州和北京的各界要员。



蒋士云照片登报

不但如此,蒋四小姐还频频登上各大画报,获得无数青年才俊的青睐和追捧。

留学归来的她,对爱情有着独特的理解,追求自由和浪漫,眼界自是高于一般女子。

因此面对追求,蒋四小姐总是一笑了之,婉然拒绝,皆未放在心上。

殊不知,一个令她心动的男人即将出现,并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927年,也就是蒋士云回国那年,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蒋士云和张学良在北京相遇了。



张学良

那是一场宴会,蒋士云的父亲蒋履福经好友顾维钧的引荐,认识了张学良。

那年张学良26岁,任职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是重权在握的少帅,器宇不凡,英俊潇洒。

蒋士云站在父亲旁边,看着此人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来的魅力,一时怦然心动,芳心暗许。

可流水无情,落花有意。

张学良见过不少美女,这个叫蒋士云的小姑娘对他来说略为青涩,并未给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蒋士云性子本就高傲,作为大家闺秀,自然没有表露心迹,之后二人没有联系。

要说张学良和蒋士云也是有缘分的,本以为二人如同两条平行线一般再无交集,却不想在三年后再一次相见。

1930年,张学良到上海参加一个舞会,蒋士云也在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此时的蒋士云早已脱离青涩与稚气,出落大方,绰约多姿。

张学良不禁眼前一亮,加上偶然重逢,他对蒋士云有了好感。



张学良

交谈间,张学良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蒋士云不仅谈吐大方、知书识礼,那一口流利的英译和法语,更是令他欣赏不已。

蒋士云早就悄悄爱慕着张学良,经此一见,二人互生情愫,还经常用英语对话。

之后的几天,张学良和蒋士云频频携手出席各大宴会、舞会,交往甚密。

在外人的眼里,两人成双入对,郎才女貌,宛然一对情人。

一时间,名媛与少帅的爱情故事在整个上海流传。



蒋士云登上画报

在我看来,他们的关系如同于友人之上,恋人未满。

张学良离开上海后,蒋士云也重回巴黎继续深造,期间不断给他写信,含蓄抒表情谊,甚至寄去自己的照片。

起初,张学良新鲜感十足,热情回信,到后来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杳无音信。

作为“东北王”的张学良,一是军务繁忙,二是自身风流多情,身边莺燕环绕,所以他没多久就把蒋士云抛之脑后。

1931年,蒋士云毕业回国。

她实在难忍相思之情,决定前往北京去见张学良,袒露心迹,不计名分和他厮守终身。



有缘无分情谊真

令蒋士云万万想不到的是,此时张学良的身边多了一个女秘书赵一荻。

她追求自由和浪漫,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

虽然蒋士云可以接受张学良有于凤至,认为他不过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娶妻的,自己才是真爱。

但是,她无法忍受赵一荻的存在。

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



她出身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

赵一荻与蒋士云同龄,聪明灵慧,艳丽动人,也是四大美人之一。

重要的是,她不仅为了张学良和家人断绝关系,甚至放弃学业不顾一切地来到他身边陪伴,还给他生下一个儿子。

高傲的蒋四小姐如何甘心居于赵四小姐之下?如何甘心伏低做小呢?

蒋士云失望透顶,心情异常苦闷,她痛下决心,挥泪斩断情丝。



于凤至(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

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前往欧洲散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至于张学良偶尔寄来的书信,她再没回复过。

1931年初秋,蒋士云在意大利罗马旅行,恰巧邂逅来此考察的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

贝祖贻出身于江苏世家贝氏,他深得宋子文的赏识,先后担任了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经理和中央银行总裁等要职。

另外,日后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便是贝祖贻的长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贝祖贻

二人是同乡,又在异国他乡相遇,本是一场缘分。

而贝祖贻刚失去发妻,忧伤烦闷,蒋士云以初恋告终,黯然消愁,二人“同病相怜”,

他们彼此寻求温暖,惺惺相惜,两颗受伤的心很快靠拢。

在相处中,二人碰撞出爱的火花。

虽然贝祖贻比蒋士云大了近二十岁,还有六个孩子,但蒋士云依然决定与他携手共进。

1932年春,蒋士云和贝祖贻在巴黎注册结婚,回国后,在上海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蒋士云和贝祖贻

而此时的张学良被称为“不抵抗将军”,正因东三省被占之事忙得焦头烂额。

得知蒋士云结婚的消息,张学良连连叹息,然后派人送上他精心准备的贺礼,表达衷心的祝福。

蒋士云与贝祖贻夫妇的感情很好,但她的心里仍然有张学良的影子。

婚后,蒋士云生下一女,与丈夫贝祖贻长居国外,她也时常关注张学良的消息。

渐渐地,两人恢复了书信往来,成为挚友。



赵一荻和张学良

在信里,蒋士云苦口婆心劝说张学良拼尽全力与日本侵略者作战,不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自己也会背上千古骂名。

或许是蒋士云一次又一次地劝说鼓舞了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组织军事法庭判了张学良十年徒刑,接着给予赦免,交军委会“严加管束”。



张学良、蒋介石

从此,张学良被蒋介石无限期地软禁起来,彻底限制了人身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被审判的时候,蒋士云力排众议,想尽办法弄到了一张法庭旁听券,默默坐在席中观望。

当时,许多人对此事保持着明哲保身的态度,纷纷沉默,甚至撇清关系。

只有已是贝夫人的蒋士云,为张学良四处奔走,出钱出力,积极营救张学良。

她不惜动用自己蒋氏家族的力量,加上丈夫贝祖贻的人脉,最后在戴笠的帮助下,在浙江奉化雪窦山秘密见到了张学良。



戴笠

蒋士云临走时,张学良还亲自送别一程。

在张学良的日记中也有记载:

贝淞荪(贝祖贻)夫妇来看,住旅行社,贝氏夫妇返沪,余送至关山桥。

此后的30多年,张学良与蒋士云一直没有相见,二人将情谊放在心里。

直到1979年春,在张学良与赵一荻搬至台湾继续囚禁时,蒋士云专门从美国飞到台北,再次打通关系,在一家餐馆宴请张学良,这件事情很少人知道。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田间

蒋士云的这些举动给张学良苦闷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慰藉和温暖,也可见蒋士云的重情重义。

在此之后,张学良更是亲昵地称蒋士云为“士云贤妹”。

此情可待成追忆

1975年蒋介石去世,张学良本以为可以就此结束囚禁生涯。

没想到蒋介石在弥留之际,给继任的蒋经国留下四字遗言:不可放虎。

张学良万般无奈,但也只能耐心等待。

1988年,随着蒋经国病逝,李登辉成为新任领导人,为缓和两党关系,张学良被批准特赦出狱。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

直到1990年,被囚禁长达半世纪之久的张学良才终于获得自由。

由于张学良的长女张闾瑛、幼子张闾琳都在美国定居,他决定去美国探亲和养老。

1991年3月,90岁的张学良带着赵一荻离开台湾,飞赴旧金山。

然而,张学良在旧金山仅仅只待了四天,他就坐不住了,对赵一荻说道:“我要一个人到纽约去见老朋友!”

于是张学良以赵一荻身体不好为由,把她留在女儿家中,只身前往纽约。



至于他说的这个老朋友,就是蒋士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自丈夫贝祖诒九年前病逝后,蒋士云便未再嫁,独自一人住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处豪宅中,只偶尔会去女儿家里过周末。

得知张学良将来拜访自己,蒋士云喜出望外,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陪伴他,还精心为他制定精彩而丰富的行程表。

打麻将、会见老友、参加各种活动、看赛马、逛公园……

虽然两位老人的年纪都比较大了,但他们都活力十足,热情满满。



而且张学良在软禁期信奉了基督教,蒋士云还特意陪他去教堂做礼拜。

蒋士云心疼地说道:“汉卿受了大半辈子的苦,现在应该享福了,我自当尽力为他,让他玩开心。”

张学良十分信任蒋士云,也欣然接受她的安排。

如果有人希望能和张学良见面,他都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

“贝太太就是我的秘书。你有什么事情问她,全都由她替我安排!”

对此,有些人还调侃,不愧是少帅,一把年纪了,去了美国还有秘书相伴。



值得一提的是,蒋士云当时还包下曼哈顿万寿宫的一家中国城餐馆,为张学良风风光光地举办了一场九十寿宴。

虽然张学良于1990年在台湾做过寿,但蒋士云秉持着“足岁祝寿”的理念,重新为他大操大办了一次。

那一天,各界人员纷纷出席,足足有四百多人,场面十分隆重、盛大。

张学良心中感慨,尽管自己年老体衰,可余威尚存、风光依旧,他满意极了,每天神采奕奕、生龙活虎。



这期间,蒋士云一直陪伴在张学良身边,二人形影相随,既似知己,又似情人。

没有国民党的监视,也没有赵一荻的约束,张学良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快乐,他仿佛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

如此轻松惬意的生活,张学良难免有些乐不思蜀。

兴奋之余他还写下了一首诗: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

不但如此,他还反复强调,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张学良在蒋士云家中,一待就是三个月。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张学良的久不归家,引来了赵一荻的猜忌和不满。

起初,赵一荻以为张学良只是去拜访亲友,可左等右等,都不见丈夫回来,直到她知晓了张学良和蒋士云住在一起。

仿佛打碎了醋瓶子,赵一荻吃味极了,她多次打电话让张学良回家。

面对妻子接二连三的催促,张学良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直接掐断电话。



直到赵一荻耐心耗光,于6月25日亲自飞到纽约,才把张学良接走。

张学良在离开时肯定是极度不舍的,若是条件允许的话,他愿意和蒋士云一直生活在一起。

可他早已不再年轻,知道自己不能再任性,也得顾及赵一荻和家人们。

为了让张学良收心,赵一荻坚持要前往夏威夷定居。

此后,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生活也归于平静,而张学良和蒋士云再也没有见过面。



我想,尽管不再相见,但是二人并未放下彼此,而是默默放在心里。

在提及赵一荻时,蒋士云有些怨念和无奈,在她看来,赵一荻在阻碍她和张学良的交往。

蒋士云在采访中说道:“那次纽约一别之后再没有联系,之后打过两次电话,但都没有接通,想必是有人从中阻拦,也许是汉卿不方便和外界接触,我想他一定很苦,到了这个年纪,还怕什么呢?”

“这也许就是女人之间看不开的地方,不过我就没有这种女人气。”



还有人曾问过蒋士云:“少帅说他最爱的人在纽约,那个人就是您吧?”

蒋士云则笑着摆手:“都一把岁数了,随他怎么说。”

至于张学良,他不止一次感慨:“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的人在纽约!”

这爱中,大概还饱含着浓浓的友情吧,毕竟,只有蒋士云真正地懂他。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以101岁的高龄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病逝,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十五年后,蒋士云于10月26日在纽约曼哈顿住宅去世,享年104岁。

后记

歌词里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的确如此,得到的不懂珍惜,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可以说,蒋士云是张学良心里的白月光、朱砂痣。

只是造化弄人、物是人非,二人在年轻时并没有走到一起,直到晚年才短暂地相聚。

也许蒋士云的人生还更精彩,飘逸洒脱,富足安乐,有情有义。

对蒋士云来说,她并非是个依靠男人才能生活的女人,她对待爱情十分理性,内心也极为强大。

就算她爱着张学良,但绝不会为了他放弃自我,更不会因此委曲求全、再三退让。

不过,张学良有宽容大度的发妻于凤至、同甘共苦的夫人赵一荻、还有可爱周到的女友蒋士云陪在身旁,应该没有遗憾了吧。

谁是张学良最爱的女子,已经不重要了。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二人来说,已是足矣。

人生漫漫,且行且珍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