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25日电(李俊豪 谢烨 李子菁)大都市离不开大农业,而都市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又在何方?广东广州,这座常住人口超1800万的超大城市,农产品消费需求旺盛。

近年来,广州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对农产品稳产提质保供,擦亮农产品国际品牌,推动美丽乡村产业样板建设等措施,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航拍白云区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种植基地。新华网发(受访者 供图)

加快“机器换人” 保量提质稳供给

广州连续5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指标任务,重要农产品自给率稳定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提高投入产出比,守稳都市农业“基本盘”,加快“机器换人”成为重要途径之一。

农业无人机喷洒,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农田,智能水肥系统灌溉……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浇好地、施好肥,农场水、肥、药的无人化管理由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擘画着未来农场的图景。

自2015年发布第一款植保无人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将精准导航、全自主作业和智能离心雾化等技术引入农业领域,拓宽应用场景。借助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该公司日前发布极飞P系列农业无人飞机,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播种、施药、撒肥、测绘和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功能。

极飞科技创始人兼 CEO 彭斌 说:“极飞P系列农业无人飞机的发布,标志着农业无人机进入了全场景、智能化的新阶段,推动农场管理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化迈进。”

广州步伐稳健,激发都市农业新质生产力,焕发强“穗”新能量。广州发挥“链长制”优势,打造“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以招商引资为牵引,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农业技术成果在穗落地转化,点燃农业发展“新引擎”。

创新农业“芯片” 推动农业品牌国际化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走进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的红掌展示区,五颜六色、大小各异的红掌摆放整齐,错落有致。

过去国内红掌生产依赖国外品种、种苗,盆花生产缺乏统一指导标准。面对红掌生产的技术难题,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经多年系统研究、系统组织,选育出深受市场欢迎的“小娇”“朝天娇”“福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掌新品种。“以前从国外进口红掌种苗一株要价5元,现在研制出的自主红掌新品种种苗一株只需1.5元,降低了花农的生产成本。”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科研管理科副科长易懋升说。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多年来开展花卉种源技术攻关,研发系列优质高效花卉新品种和适用新模式、新技术,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花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花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广州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6个,培育丝苗米、迟菜心、红掌等“穗”字优良种源。加快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推动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南沙港国际冷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2024年1-10月,广州市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量是809万吨、同比增长14.9%。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造血”带动村民致富

近年来,广州在重视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部署“标杆示范、达标提速、消薄补强”三大行动,点线面结合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样板。

走进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黄澄澄的稻田里,村民们穿梭不停、收割稻谷,美景如画。据悉,2023年以来,迳下村以“自我行动、自我造血、自主改造”为方向和原则,创新“乡村振兴+科创田园+生态农旅”的整治和建设路径,打造了科创、田园、山水、零碳要素集聚的未来乡村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样板,实现了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向新,生态优美。


迳下村美丽的稻田成为市民打卡地。新华网发(受访者 供图)

乡村振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的途径。迳下村两委干部陈晓君表示:“不把村子搞好,拿什么吸引产业进驻?没有产业没有就业机会,年轻人哪肯回来?”迳下村打造了火车花园营地、共享农场等休闲文旅项目,总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提供了近300人的就业岗位。

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比翼齐飞,让繁华城市与和美乡村交相辉映。广州强化产业带农,投入各类资金超33亿元,建设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带动全市近16万农户持续增收。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于11月28日至12月1日首次在广州举行,重点聚焦展示成就、推动交流、培育品牌、促进贸易4个方面,打造高品质农业合作交流平台。“这次农交会走入湾区、走进广州,对展示广州市三农成果、促进广州市农业交流合作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广州市副市长王焕清表示,将统筹各方力量,细化工作任务,扎实推动各项筹备工作,把“广州温度”和“广式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