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藩自18岁便开始了自己的行医之路,他的医术治愈了无数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
退休后,面对高昂的聘请薪资,他毅然回绝,坚持在自家不足10平米的小院免费给人看诊,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
对于那些让西医头疼的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他只需用八种中药材进行调配就能治愈,因此被众人称为“再世华佗”。
如今,84岁的他仍奋斗在义诊前线,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坚持呢?
1958年,年仅18岁的李伯藩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
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医疗资源更是稀缺。
李伯藩的工作地点,常常是这些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地方。他背着药箱穿梭在田间地头,无论风雨,始终坚持为村民们提供他所能够的医疗服务。
在那个年代,村民们生病往往只能硬扛,李伯藩的到来,就像是一场及时雨。
他不仅治疗了村民们的身体疾病,更在心灵上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安慰。他的药箱,虽然不大,却装着村民们对健康的希望。
李伯藩的坚持和付出,让那些原本与世隔绝的乡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伯藩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让中医药的优势得到更广泛的发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就需要一个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医疗平台。
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提出了创办中医院的构想,并且毫不犹豫地挑起了首任院长的重任。
然而,创办医院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李伯藩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资金短缺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医院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但李伯藩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利用自己的积蓄,同时向亲朋好友借款,甚至不辞辛劳地一次次向部门申请支持。
此外,李伯藩深知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就无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他四处奔波,寻找可以捐赠或低价转让的二手医疗设备。有时候,为了节省开支,他会亲自上手修理和维护这些来之不易的设备。
在筹集资金、招募人才、解决设备问题的同时,李伯藩还亲自设计医院的布局。
他考虑到患者的便利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精心规划了每一处空间。从门诊部到住院部,从药房到手术室,每一寸土地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那段日子,李伯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白天忙于外联和建设,晚上则研究医疗管理和医院运营的知识。
他的坚持和努力,逐渐让医院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也让周围的居民看到了希望。尽管困难重重,但李伯藩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在李伯藩的带领下,医院从最初的一片空地,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医疗中心。
对于一些西医治疗起来较为困难的病症,如癌症和糖尿病,李伯藩运用他的中医知识和经验调制八味中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这些神奇的疗效,让他在群众中赢得了“再世华佗”的美誉。
一次,一位被诊断为晚期癌症的患者,在其他医院已经被告知时日无多。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患者来到了李伯藩的医院。
李伯藩看到患者的那一刻,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但他知道,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冷静和专业。
他让患者坐下,开始仔细地询问病史,然后是详尽的诊断。他摸着患者的脉搏,观察着他的舌苔,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了解了患者的具体情况后,李伯藩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中医理论,开出了几剂中药方子。
他告诉患者,虽然病情严重,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不应该放弃。
患者带着这些中药回家,按照李伯藩的指导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过去了,奇迹似乎真的发生了。
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原本痛苦的症状减轻了许多,他的脸色也逐渐红润起来。
李伯藩在随后的复诊中,看到患者的改变心中也是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患者坚定的信念和积极配合治疗的结果。
这个故事在小镇上慢慢传开,李伯藩的诊所也因此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人们都说,这位老医生不仅医术高明,更有一颗仁爱之心,让许多绝望的患者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然而,李伯藩不仅为宾川县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还成为了中医药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人才。
杨秉震自小目睹家人因中医治疗而康复,他心中便种下了学习中医的种子。他向往着有一天能像那些医者一样,用双手为患者解除病痛。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中医,杨秉震报名参加了省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班。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系统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他深知,中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学习,他希望能将这份财富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于是,在2016年5月,杨秉震正式开始跟师李伯藩学习。
杨秉震每天早晨都会提前到达诊所,帮助老师准备当天所需的药材和器械。随后,他会跟随李伯藩接待患者,观察老师如何问诊、把脉、开方。
在诊疗过程中,杨秉震不仅要记录下每一个病例,还要在课后复习老师的讲解和医理。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杨秉震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应用于实际诊疗,还从李伯藩身上学到了许多行医的智慧和医德。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信任这位年轻的中医师,他们感激杨秉震的帮助,有的患者甚至在康复后送来感谢信。
这些反馈让杨秉震深感欣慰,也坚定了他继续在中医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然而,退休后的李伯藩,本可以享受一个轻松舒适的晚年生活,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在他看来,退休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而是继续追求医学理想的新起点。他坚定地相信,医者的使命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他的义诊原则和理念朴实无华:不问患者的身份地位,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有病痛的困扰,李伯藩总是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医生的天职就是救人,不为名利,只为良心。”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他行医多年的真实写照。
如今,李伯藩已经84岁高龄,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对医学的热情丝毫不减。
他坚持每天到诊所,坐在那张熟悉的诊断桌前,为前来求医的患者把脉、开方。
有时候,他会遇到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不仅分文不收,还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帮助他们买药。
他说:“治病救人,能帮一点是一点。”这份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让他在当地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李伯藩的一生,没有追逐功名利禄,只有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努力。
信息来源:
云南网2022-8-21《全国“最美医生”李伯藩:坚持十八载,百万次义诊彰显医者大爱》
山西晚报2022-08-13《81岁老中医义诊16年不收分文!只开方不卖药......》
光明网2022-8-10《义诊16年不收分文!云南81岁老中医冲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