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今年以来,邹城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集中推出了一批原创首创、群众受益的改革创新实践,让群众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在全系统营造改革创新浓厚氛围,推动司法行政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自10月起,“邹城司法”公众号以“法治为民解忧 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陆续展播司法行政改革创新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讲好邹城司法行政改革故事,敬请关注。今日展播第4期:出台法治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打造法治文化建设“邹城模式”。
“法治文化建设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只有法治文化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近年来,邹城市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多方沟通论证后,梳理总结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标,按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推出《邹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既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落实到每一处细节。
《指标》共设立四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涉及法治文化学习教育和理论研究、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文化产品创作、法治文化队伍建设等法治文化建设重点工作。
一、加强法治文化学习教育和理论研究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校)教学内容,纳入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教育培训内容。健全宪法宣传长效机制。把宪法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学法清单,作为领导干部学法基本任务、法治素养评估和年度述职基本内容。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把学习宪法融入校园文化,持续举办全市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发挥孟子研究院、市委党校、法学会等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优势,开展法治文化课题研究。
二、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全域覆盖
建设“两带五区”法治文化体系。在城区,构建以两孟、博物馆、廉政教育中心等德廉法治文化阵地为主体的“法润初心文化带”;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唐王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民法典主题公园、各普法责任单位法治阵地为主体的“法安万家景观带”。按照各镇街地域或产业优势,分别打造“法护成长样板区”“法美乡村先行区”“法和乡里引领区”“法助商企活力区”“法行共富示范区”。“两带五区”法治文化体系覆盖邹城全域,点面结合,全面开花,真正实现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加强基层单位和村(社区)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建设“法治微景观”,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不同主题的法治文化体验路线。
三、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宣传推广
组织创作法治文化作品。以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出一批法治文化栏目、节目和工作室,繁荣法治文化。创作法治书画、普法短视频、公益广告,丰富普法形式,弘扬法治精神。深度挖掘本土法治资源,将法治与风土人情相结合,创作出一批法治文创作品。挖掘运用传统文化阵地。深入挖掘孟子思想中的法治内容,依托孟府、孟庙,打造“两孟”法德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寻找法治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点,打造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法治文化融合教育馆。打造法治文化宣传矩阵。办好法治专版专栏,培育有特色、有影响的法治文化“邹城品牌”。建设公益性法治文化载体,充分运用户外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移动电视屏等设备设施,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教育。
四、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和队伍建设
深化“法治文化十进”活动。实现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乡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宗教场所、进军营等。开展法治惠民活动。围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环节,广泛征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惠民实事项目。挖掘本土文物中的法治元素,举办流动法治文物展,让群众在领略文物古典之美中感受法治的熏陶。培养法治文化人才。面向全市各部门(单位)招募一批有奉献精神、有工作热情又具有专业知识的青年普法志愿者。培育1-2个有特色的法治文艺团体,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加强五类人员(新提拔领导干部、新任职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定期开展法治素养测试。
《指标》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具体相联结,凝练总结出符合邹城实际,具有邹城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为邹城的法治文化建设绘制出“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化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整体、系统认识,能有力有质有效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必将推动邹城法治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为邹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