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系列之一:

已经写了黛玉和宝钗,为什么还要写湘云?


作者:墨砚斋

有了女一女二,再加上个湘云,难道也有现代网文的恶趣味,想要主角开后宫?

当然不是,和黛玉的仙,宝钗的圣一样,湘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

从名字到性格,湘云从里到外都是直接指向楚的。

“湘”字作为楚文化的关键标识,直接与楚地的湘水紧密相连。湘水在楚文化的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着众多传说故事,尤其娥皇女英的传说广为流传,这使得湘水成为楚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元素。

“云”在楚文化的语境里,象征着自由、灵动与超脱尘世的特质。从屈原的《离骚》中“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等描述中,可明显感知到云在楚文化中所被赋予的特殊意义和地位。

“湘云”这一名字直接将湘水与云这两个富有楚文化内涵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初步预示着史湘云的命运将会如同湘水一般,充满波澜起伏,又恰似云朵那般自在不羁。

这种名字的组合方式暗示了她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和命运轨迹,极有可能受到楚文化的深刻影响,从一开始便为其人物的发展埋下了富有深意的伏笔。


湘云的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其中“湘江水逝楚云飞”,直接运用了楚文化中的典型元素。

湘江水的滔滔流逝以及楚云的悠悠飘散,生动形象地象征着她命运的无常与变幻莫测。

湘云自幼便经历了父母双亡的悲惨遭遇,身世如无根之萍,在命运的浪潮中四处漂泊,这种命运轨迹与楚文化中对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高度契合。屈原的《天问》,充满了对命运的深入追问和对生命奥秘的不懈探索,反映出楚文化对命运这一主题的高度关注。

湘云的判词无疑是楚文化精神在她个人命运上的一种映射,预示了她的命运走向将深受这种文化影响,她的人生经历也会因这种命运特质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湘云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豪放不羁。

她爱着男装,这种行为在一众姐妹中显得特立独行,却鲜明地展示了她对传统束缚的不屑。在芦雪庵联诗的场景中,她全然不顾封建淑女应有的矜持形象,大口吃肉、开怀畅饮,其爽朗的笑声不单回荡在众人之间,甚至隔着书本传递到我们的耳间。

这种豪放的行为举止与楚文化中追求自由、不拘小节的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楚地向来多有豪爽之士,他们不受常规礼教的拘泥,史湘云的行为方式与楚地之人的行事作风极为相似,包含楚文化中自由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典型的是醉卧芍药裀。

在春日的芍药花丛中,她喝得酩酊大醉后,悠然眠于落花之间,周围蜂蝶飞舞,她却浑然不觉,仿佛在那一刻她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一行为深刻地体现了她对自然的亲近态度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楚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与力量的理念相符。楚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史湘云的行为正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自然表现。


湘云在诗词创作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她不单反应快捷,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频繁运用神话典故。《咏白海棠》中,一句“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奇崛又自然,巧妙地运用神话意象,瞬间赋予了海棠花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其仿佛脱离了尘世的凡俗,置身于仙境之中。

而写神仙与凡人的日常接触能如此浑然天成,却常见于楚地而非中原。

至于情感表达上,则更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浓烈且真挚。无论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赞美,还是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她都能以一种毫不掩饰、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带有一种诡谲的有趣。

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这个《点绛唇》,是可以和宝钗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感慨并列的,都已经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意义的思考,非常形而上了。

但是,命运无常,与其悲苦,何妨解构?这种笑中带泪的豁达,黛玉和宝钗都是拿不出来的。

所以,寒塘渡鹤影。

湘云由楚文化而产生的独特性,自然涉及到作者在她背后的相关思考,能和黛玉宝钗鼎立三足的人物,自然不会是区区一个辅助角色,她所承载的文化含义要远高于这些简单的描述。

这将在第二部分加以分析,敬请期待。


微信号|dongzhu1968

邮箱|hlmyj001@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