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区道路多用“地名(区划)”来命名,胶东大部分县市名称均有体现,即墨作为青岛(胶澳商埠)的母县,自然也不例外——以之命名的“即墨路”就在市北区(注:市北区现在还辖有一个“即墨路街道”。)







如今的“即墨路”,在高楼林立的青岛市区并不算太醒目(现在的定位是城市次干路)。但追溯历史的话,它其实也颇有底蕴。近来笔者翻阅1928年成书的《胶澳志》时,就发现不少有关“即墨路”的记载,现就简要整理摘录,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众所周知,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十年代,青岛先后经历了德占、日占和收回中国等三个不同时期。随着时期的更迭,当地的道路名称也频有变化。与那些整体更改的道路不同,“即墨路”的变化幅度相对不大。

根据《胶澳志》记载:即墨路在德占时期称作“即墨街”(Tsimo Str),日占时期称作即墨町,收回青岛之后命名为即墨路。至编撰《胶澳志》时,即墨路的全长为366.23米。

即墨路不仅以“即墨”命名,还与“即墨”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民国时的青岛即墨公会就设在这里。对此,《胶澳志》称:“青岛即墨公会,民国十二年(1923年)四月成立,由即墨同乡组织,调查旅青同乡云有二千余人,会址在即墨路。”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即墨路上不仅有“即墨同乡会”,还有“平度同乡会”。根据《胶澳志》记载,平度同乡会成立时间早于青岛即墨公会,具体是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会址就设在了即墨路。而按照平度同乡会的统计,当时在青岛打拼的平度人竟达“五千余”,甚至比近水楼台的即墨还要多,这个数据可谓耐人寻味。至于这两个同乡会的具体门牌,《胶澳志》中则没有详细提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