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拥有4亿人口的一个“庞然大物”。
哪怕是西方拥有时代差,我们很难想象清政府会输的那么惨!哪怕是一人一口唾沫,就算是最终要败,也不至于败得如此彻底。
这要从清王朝,这一政权的本质说起。
众所周知,清王朝是女真人打着“为君父报仇”旗号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政权。
清王朝的统治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窃据”帝位,从大义上来说是“窃国大盗”。所以清王朝统治者300年来,“防汉反汉”成了其头等要务,4万万汉民成了清王朝统治者的第一大敌。
至于西方殖民者,对他们而言无非就是“割据几个小岛、租借几块地界,抢去几个藩属国”而已,这对清朝廷而言不痛不痒,算不得什么生死攸关之事。
从纸面数据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清王朝有20万人的八旗常备兵,60万人的绿营军,4亿的人口,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妥妥的亚洲第一大帝国。
事实上清王朝真实的军力,是以百万八旗户口为基础组建的20万八旗兵。这20万八旗兵一方面要监视60万汉人组建的绿营军,另一方面也是压制4亿汉民,和“守住”窃取而来的“江山”。
你可能很难想象,彼时清王朝的统治基础,甚至比数百年前只有半壁江山时的女真金国相差甚远。其真正的政权核心,所能承受的损伤十分的小。
也就是说,鸦片战争时,于清王朝而言,只有20万八旗兵丁,而且主要兵力还是用来监视60万汉军绿营兵和防备4亿汉人民众;此外才对英帝国的“抵抗”。
说来搞笑,在英军入侵之前,驻守镇江的清军将领海龄,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向当地的汉民举起了屠刀,而理由则是他认为汉民是“勾结英夷”、与朝廷为敌的“汉奸”,荒唐至极!
想不到吧!“汉奸”这个词最初表达的意思是“汉人中的奸细”,是清王朝用来侮辱汉人反抗者的一个词汇。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道光、咸丰甚至慈禧留下的诏书手中的“汉奸可恶”、“汉奸该杀”之类,千万别觉得滑稽,这也是当时的一个现实反应,和我们现代语境中的“汉奸”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至于清末时的“旗人汉奸,罪加一等”,这也并非代表清朝统治者认可及融入“中华民族”,同我们痛恨侵略者。在这里所谓的“汉奸”仅仅指那些吃着“皇粮”,却“亲汉反满”之人,在他们的眼中当然要“罪加一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清朝廷,在发现英国人发动战争目的,只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经济殖民中华,而不是帮助汉人民众,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后。
清王朝的统治者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与西方殖民者签署了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反正这对他们的统治没有丝毫的影响,甚至是“有利”的,能不“支持”么?
当西方列强表达了自己的“诚意”,组织起“洋枪队”,一方面给清政府提供洋枪洋炮,另一方面还“帮忙”镇压汉人起义,和“整顿”海关税务。殖民者对清政府而言他们可不是敌人,而是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主人”!
此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在慈禧的带领下,清政府当局更是“量中华之物力,结诸国之欢心”,心甘情愿地成为洋鬼子的代言人,不断与殖民者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出卖无数主权,最终也让华夏大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换取殖民者对镇压汉民反抗的支持。如英国殖民者赫德,在控制了海关后,供给了让清政府续命大半个世纪的无数白银。
于清政府而言“防汉”永远是第一要务!这也是清政府作出无数倒行逆施的卖国措施的出发点。
“争当洋人守土长官,压制汉民,拱手降洋”这才是清政府的本质,也让近代中国彻底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清政府也注定永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华夏民族世代唾弃,绝无翻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