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山村,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下辖村,东临勤丰村,南连国庆村,西接三联村,北靠五湖、八字村,以妙山桥得名。辖西桥头、东山下、孙家、坊沿、珠春岙、楼家沿6个自然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云湖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睹黄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云湖乡;1949年妙山桥、双门头、杨家桥划入,合称妙山村;1951年8月属妙山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84年为妙山乡妙山村;1992年5月乡镇合并后,属慈城镇至今。



妙山街景



妙山街景



妙山菜场



江北区妙山小学



位于妙山的普迪学校,原来真正的“普迪学校”位于慈城的民族路,建于1915年,由著名的宁波帮代表人物、金融巨子秦润卿发起创办,是一所免费的平民学校,专为读不起书的贫困人家孩子办的。



现已在相邻的国庆村新建“普迪学校”,是一所专门接收慈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的公办学校。虽说这所新“普迪学校”与位于民族路的老“普迪学校”没有任何关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接收家庭条件较差的子女读书的。



西桥头自然村,村民主姓王,一支属慈城本地王氏族系,从上宅东山下迁此;另一支由山西太原迁来。村有石桥,横跨彭山浦河(今称东大河)上,原称西桥,居妙山桥之北,又村位于西桥两头,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九都三图亦称西桥头。



西桥头自然村



西桥头自然村



西桥头民居





西桥头民居









孙家自然村,原村民主姓孙,为当地族系分迁于此。村以姓氏得名。又因旧时村西南通彭山浦之小河畔共装有七部牛车盘(旧时灌溉农田之用),为与坊沿沈家区别,亦称七部车头孙家。光绪《慈溪县志·旧迹居址》载:“沈御史第,县西(北)五里,七步车头,云南道监察御史沈赉所居。”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九都二图称七部车头。



孙家古民居,俗称“大屋里头”,据村民介绍,这幢建筑与三联村双门头一幢老宅(前面三联村文中有介绍)是同一师傅建造的。



孙家古民居,坐北朝南,由正大门、正房、前后天井和朝北门头组成。



孙家古民居大门和正房。



大门



正房





坊沿自然村,村中沈姓为明代沈御史后裔,本乡岭下,上宅、北山下诸沈姓均从此分出。另有罗姓,由余姚罗江迁来。宅前有牌坊,县志载为坊前,因“前”与“沿”音近,演化为坊沿。村中有贡元门,清乾隆间造,太平天国运动时毁。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九都二图称坊前。



去该村前,我并不知道这个自然村叫什么,后在村中看到门牌为“坊沿”,我问村民为什么叫“坊沿”?他们也不是很清楚,我说是不是村里附近过去有“牌坊”一类的,他们说是的,原来村中是有“牌坊”的,现还有“牌坊”石柱在的,并带我去看这根“牌坊”石柱(就是上面这根)。



在村中看到这几块石板,很像是桥板,后向村民打听,确实是桥板,原来下面是河道,现在河道填埋了,桥板留了下来。



坊沿沈姓为明代沈御史后裔,沈赉,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云南道监察御史。沈宅前有牌坊,坊两边有独角石兽一对。





楼家沿自然村(现门牌为“楼家堰”),世居楼姓,故名。一说地形如蟾,有楼姓世居,故名楼家蟾;一说名楼家堰,因村旁浣头漕有闸,俗称堰洞,“蟾”、“堰”、“沿”当地音近,且“沿”字易写,故名楼家沿。明天启《慈溪县志》称楼家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九都二图称楼家堰。



楼家沿古民居,坐北朝南,由正门和正房组成。这是村中保存最完整的老宅。



正门朝西





楼家沿古民居









楼家沿古民居--朝北门头



朝北门头





楼家沿砖瓦墙



东山下自然村,原村中沈姓由坊沿沈家分迁而来,今无后人。其余各姓从慈溪、温州、余姚等地迁来。地处坊沿沈家之上首,当地俗称上宅。又因房屋建造在东边山脚下,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九都二图亦称东山下。





珠春岙自然村,村沿山岙西麓呈块状,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山,县西五里,其地旧名朱村,宋、元时梅花最盛,粲粲夹径路。现村中已无朱姓。光绪《慈溪县志·乡里》九都二图称朱村岙。1993年《宁波市地名志》更名为珠春岙。



珠春岙村中休闲凉亭



珠春岙村中水塘,民居围绕水塘而建。



珠春岙



珠春岙古井



墙上的这根石柱,应该是牌坊石柱,不知是哪座大墓前的牌坊?珠春岙有市级文物保护点明刑部主事陈天谟墓,会不会是陈天谟墓前的牌坊?



这条山路原来应该是条古道,这里是个三叉路口,一条是珠春岙通慈城的古县岭,一条珠春岙通南面的妙湾。现已改建成水泥路,可以通汽车。



太平庵,现已改建,里面有一棵二百多年的枫香树。





不知路旁的这些石板是不是原太平庵的?



参考资料:《宁波市江北区地名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