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一心辅佐是太子李玙,李必之所以尽心竭力辅佐太子,是因为李必认为太子是大唐的未来与希望。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太子李玙的原型是谁,后来做皇帝了吗?他做皇帝后有什么作为,后来和李必还有什么故事呢?
李玙的原型就是李亨(711年—762年),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其实李玙也是他的名字,李亨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李亨是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天宝三载(742年)的时候是他做太子的第五个年头。
剧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李林甫)和太子的斗争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李亨被立为太子之前,玄宗曾经和李林甫商议立谁为太子的事情,李林甫支持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瑁,但是最终唐玄宗确选定了李亨,二人之间的龃龉就此开始,直到杨国忠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还是在和太子争斗。
李亨的太子之位虽然看上去岌岌可危,但他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成功登上了帝位。安史之乱爆发后,很快攻破了潼关,玄宗和李亨仓皇出逃长安。同时李亨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
太子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心腹宦官李辅国去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密谋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禁军将士因饥疲劳顿,已有不逊怨言。队伍的骚动给暗中操纵与策划兵变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绝好时机。
杨国忠被布置周密的禁军追到马嵬驿的西门内乱刀砍死,割下首级。不过,杀死杨国忠父子,事变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逼杀杨贵妃,是李亨密谋马嵬兵变的又一步骤,所以杨贵妃之死真正的幕后黑手其实是李亨。
估计李亨密谋的马嵬兵变本想连唐玄宗一起处理了,可是由于陈玄礼在逼杀杨贵妃之后选择继续效忠玄宗,所以只好另想办法。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
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当天,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这一幕是不是受祖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他们家比较喜欢这么干。
李亨即位后,立马就把李泌(李必的原型)召到自己的身边,询问李泌剿贼平叛的策略,李泌断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因此,他拟定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
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果然叛乱最后按照李泌的计划基本被平定,可算是李泌和太子之间的一个了结。
不过李泌没能在唐肃宗在位时成为宰相,他实现他做宰相的理想还得等到唐肃宗李亨的孙子唐德宗时代。
其实唐肃宗李亨在位时间很短,仅仅从756年到762年,而且和玄宗爷俩前后脚去世了。在位期间基本上忙于平定安史之乱和其他各处叛乱,没有机会来施展治理天下的各种方略。纵观李亨的一生,无论是饱受流言蜚语的太子时期,还是艰难登基成为帝王之后四处平叛,他的一生似乎挺悲催的,不过好在还有李必作为他的铁杆始终不离不弃!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