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科技伦理高峰论坛本周末在复旦大学隆重开幕。论坛由中国科技伦理学会(筹)联合中国伦理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13家国家一级学会共同主办,围绕“跨越边界的科技伦理”的论坛主题,汇聚了来自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旨在为科技伦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跨学科的全新视角与方法,助力拓展科技伦理研究的深度与宽度,为具体伦理问题提供更丰富的解决路径。


在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三位学者就数字技术伦理、人工智能时代的生物伦理与科技伦理治理的多学科协同研究等核心议题发表报告。

梅宏从数字技术与数字化的定义出发,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社交软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网络平台算法中存在的数据滥用、归责困难、隐私泄露等问题,呼吁冷静对待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为数字技术研究设立禁区。

高福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命医学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流行病”概念凸显了真假信息的混杂传播所产生的复杂伦理问题,而人工智能则可能加剧虚假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对此,科普工作就像社会的疫苗,是预防信息流行病的必要手段。

孙春晨认为,对于科技伦理治理而言,多学科协同研究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从而能够针对具体科技伦理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创新与发展。他特别指出,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正是培养多学科人才的重要一步。

主旨报告之后,紧接着就是圆桌论坛。六位领域专家围绕“跨越边界的科技伦理何以可能”话题,从学科建设、理论架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和学术共同体的建设等多个视角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在持续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提升科技伦理治理水平,深度参与科技伦理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度,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当前,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兴科技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进生活中,每一项创新都拥有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巨大潜力。然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新的伦理挑战,甚至触及人类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问题,单一学科的视角已无法充分应对,唯有通过不同学科的深度合作,才能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中蕴含的伦理难题。未来,正由中国科协与复旦大学推动筹建的中国科技伦理学会也将在此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学科体系,深化跨学科合作,推动科技伦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伦理的协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看看新闻记者: 戴晶磊,夏祺

编辑: 戴晶磊

责编: 李吟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