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常识中,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看不见周遭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失明真的只是看不见吗?一些奇特的失明症让我们对盲人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看见移动物体的盲人

  2000年,30岁的苏格兰人坎宁中风昏迷了8个月。从昏迷中醒来6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视力有些异常——她看到礼物盒外面的包装纸就像烟花一样闪闪发光。两年之后,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她失明了,但又没有完全失明。

  根据坎宁的描述,她能看到移动的物体,却看不到静止的物体。比如她能看到雨水顺着窗户流下,但却看不见窗外的景象。当她的女儿从她身边走过时,她可以看到女儿的小马尾辫左右晃动,但看不到女儿。她可以看到水流向下水道口,但她看不到在洗澡的孩子。如果她左右晃动自己的头部,她也可以看清眼前的静止物体。

  她的医生从未见过这样的病例,因此将她介绍给了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乔迪·卡尔姆。卡尔姆的研究团队对坎宁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她后脑勺的枕叶大部分受损,但一个被称为MT+的区域是完好的。MT+是一块中颞叶皮层,该区域在我们感知运动的视觉模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认为,坎宁患上了一种叫做里多克综合征(也称“里多克现象”)的疾病。

  里多克综合征以英国皇家陆军医疗队的军官乔治·里多克的名字命名,里多克曾负责治疗因脑部枪伤而失明的士兵。1917年,他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他发现脑部受了枪伤的士兵,如果伤及的是大脑中负责处理视觉的区域枕叶,那么就会引起的视觉障碍,使患者失明。但当其中一些患者的视野中出现特定特征的视觉刺激时,他们却能够辨别这些视觉刺激,可以有意识地感知到的最常见的刺激是快速移动物体。这是这种病症首次被描述,而这种病症直到1998年才被命名为里多克综合征。

  研究人员认为,里多克综合征患者之所以在失明后还能看到移动的物体,可能是因为大脑在视觉系统受损之后,“动员”其他脑区加入到视觉处理系统中,使患者获得部分视觉。而里多克综合征也让人们了解到大脑非同一般的可塑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类和动物的大脑在受损后能够重新“布局”,让一些脑区兼顾另一些原本不属于它们工作范围的工作,从而保持大脑的正常运转。

  而对于坎宁,研究人员也给她开出了“药方”——一把摇椅、在盲人学校上骑马课。而经过约10年的努力,坎宁的视力得到了改善,不过由于枕叶受损严重,她已不可能完全恢复视力了。

  不知道自己是盲人的盲人

  与坎宁的不完全失明不同,有一些人完全看不见,但却不知道自己是个盲人。

  1895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加布里埃尔·安东发现一个病人有奇怪的举动。这个病人是个69岁的妇人,一场大病后,她失明了。但是这位妇人坚称她能看见。病好后,她的行为与没生病前一样,自己下床走动,从桌子上拿杯子喝水,吃饭,就好像她看得见一样。但是房间内的物品位置调换之后,她的反应就不一样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安东确定,这个妇人并不是故意假装自己能看见,而是真的认为自己看得见。这种病症因为他是第一个描述的人被称为“安东综合征”。而事实上,安东综合征的案例可能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记载,其中一份记录中记载着,一位名叫哈帕普的女士失明了,但她却坚称自己看得见,她让随从不断地更换房间,因为房间“太黑了”。


  安东综合征也被称为视觉病感失认症,通常由枕叶或视觉皮层的脑血管损伤引起,而患者的眼球运转和瞳孔反射都是正常的。我们的视觉能力取决于大脑前部和后部视觉皮层区域的视觉通路。安东综合征的患者大脑前部组件通常不受影响,但后部的枕叶双侧损伤会导致大脑无法处理来自功能性前部通路的信息——使患者完全失明。目前被确认的只有28个病例。

  那么,安东综合征的患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没有失明,虚构视觉信息呢?由于被发现的安东综合征的病例较少,因此科学家们对这种病症的研究有限,了解也不够透彻。一些科学家认为,病人之所以虚构信息,可能是因为视觉通路的损伤使它们与大脑其他仍在运转的部分断开连接,比如语言中枢。因此尽管视觉图像被接收,但却不能被解释。

  一些科学家则认为,损坏的视觉通路可能会向大脑的其他部分,比如负责语言的脑区发送错误的信息,并促使这一脑区对这一信息做出反应。视觉信息异常缺少或错误补充的结果就是病人虚构出来的那些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来自大脑的反应,因此患者自然认为自己真的“看得见”。

  眼睛看得见,大脑失明了

  失明往往跟视觉有关,而有些人视力没有问题,但是大脑却是“失明”的。

  一位名叫山姆的男士两天前刚举办了婚礼,此时,他正给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打电话,兴奋地告诉他自己结婚了,并说起了他的婚礼。他提到了几乎所有参加婚礼的人的名字,并且记得那是一个大晴天,但是当朋友让他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形时,他惊恐万分,因为他根本就想不起来婚礼当天的任何一个情景!他甚至连自己的新婚妻子的脸都无法回想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山姆失忆了吗?


  事实上,山姆并没有失忆,而是患有心盲症。心盲症指的是患者的视力正常,感官信息都在大脑中,但是让他们回忆记忆中的画面时,他们的脑子却是一片空白。这种症状最早在1880年被描述,但是直到2015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亚当·泽曼教授的研究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再次提到,并将这种症状命名为“心盲症”,才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注意,之后,相关的研究才逐渐多起来。根据202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世界大约有2%到5%的人患有心盲症。

  有趣的是,尽管心盲症患者不能在脑海中回忆画面,但是一些患有心盲症的艺术家却并未受这种病症的影响。比如美国著名动画师、动画导演格伦·基恩,他不仅参与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泰山》等著名的迪士尼动画片的制作,还凭借与美国前NBA球员科比合作的动画短片《亲爱的篮球》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目前,科学家们对心盲症的了解还比较有限,还不能确定引发心盲症的原因。不过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他们发现在记忆画面信息时,心盲症患者和非心盲症患者的大脑活动几乎没有区别,但是在回忆画面时,两者的大脑活跃区域却不同。此外,一些研究证据还显示,患有心盲症的人更容易出现与自闭症相关的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未来将或许能解答心盲症起因之谜。

  不管是眼睛失明,还是心失明,这些病症究其病因都与我们的大脑密切相关。然而我们的大脑还有许多谜团未解,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用大脑思考着关于大脑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为我们一步一步地揭示大脑运作的奥秘,让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