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城市记忆里,德福巷是一个人们谈论起便绕不开的地方,这里承载着太多故事。同样德福楼也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岁月,那些或快乐、或悲伤、或难忘的记忆。
自1995年街区改造开始,在随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最早进驻德福巷的商家德福楼和这条老街区一起历经了无数起伏,见证了时代变迁的汹涌浪潮。
德福楼老板王阿健,也见证了德福巷从改造到繁荣、衰落再到复兴的全过程,德福巷的变迁史体现了市场的变化无常、商业经营的艰辛与机遇,也展现了政策引导、积极创新和社会文化包容在街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松弛感拉满的年轻人追求“慢”生活,热衷社交自媒体和“网红”打卡等,让德福巷正以更加多元、时尚的姿态重新崛起,成为西安这座古城市中独特的文化和商业地标。
01
改造到繁荣
1995年,碑林区的特色街区改造大幕拉开,德福巷迎来了新的机遇。德福楼作为被政府招商引资而来的商家,参与到了这条街的建设中,并于 1998年6月正式开业。
九十年代末的德福巷,是在拆除老房子后新建的商业街区,招商引资艰难,周边基础配套也跟不上,很多经营户并不看好这里。德福楼开业时,整条街只有三家店,除了德福楼,还有一家装修公司和一家金融证券公司。
德福巷冷清寂寥,开业初期经营茶秀的德福楼,亦生意惨淡,一天的营业额仅有两三百元,多的时候也不过四五百元。
转机出现在1999年,老树咖啡在街北开业,生意爆火,给这条萧条的街道带来了希望。也让王阿建看到了咖啡生意的巨大潜力。
德福楼也顺应潮流,将业务从茶秀调整为咖啡馆,这次转型十分成功,因为看到先吃螃蟹人拿到的红利,很多商家转型咖啡或咖啡店进驻,德福巷的门面变得一房难求。到2000年,德福巷已有33家咖啡茶秀和酒吧,西安的“咖啡酒吧一条街”正式形成。
从2000年至2014年期间,德福巷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当时在娱乐休闲行业中流传着 “北边北京有后海,上海有新天地,西北西安有德福巷”的说法。每到情人节、跨年夜、新年夜等节日,德福巷人山人海,家家生意爆满。
这里汇聚了大量追逐时尚的年轻人,展现了西安这座古城的活力与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当时这条街不仅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也让外国游客们看到了西安不一样的一面。
02
渐入没落期
然而,辉煌过后,德福巷开始逐渐走向没落。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高档社区和购物中心不断涌现,许多原本在德福巷经营的有经验、有商业前瞻性的老板们选择出走另开拓版图。
另一方面,一些不专业的经营者进入,急功近利,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加之周边新兴业态的冲击,以及老店自身经营问题,都使得德福巷的生意逐渐滑坡。
而德福楼在这期间也经历了诸多挑战,但作为西安当地咖啡品牌的先驱之一,它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尝试创新和突破。从最初跟风开咖啡馆,到逐渐探索出咖啡和茶融合、茶和酒融合的经营模式,创造出了独特的“白咖晚酒”路子,实现了跨界经营,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德福楼不仅在店面装修、产品出品等方面不断提升,还坚守着服务行业的传统宗旨 —— 热情、主动、耐心和有温度的交流。它拒绝过度依赖现代化的扫码点餐等方式,认为咖啡馆是一个有情感交流的休闲场所,要保持员工与客人之间的互动,让客人感受到“德福咖啡,味浓情更浓”的氛围。
2020年开始的疫情,更是给德福巷带来了沉重打击。85%的经营户因为无法承受长期不盈利和房租压力而选择放弃,许多老经营户在长期的坚持中失去了信心,大量的德福巷老店纷纷将店铺交给房东或低价转让。
03
再一次翻红
但在2023年之后,德福巷又迎来了新的生机。疫情过后,老经营户利用空置的门面房,为年轻人提供平台,吸引他们来此经营,与有着新想法、有特色的年轻人共同为德福巷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贝果面包屋等特色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德福楼自身也开了精品民宿,未圆民宿等多家民宿也相继出现,为德福巷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时尚元素,与传统业态相互融合,丰富了德福巷的商业业态,让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咖啡、茶馆和酒吧。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碑林区政府、南院门办事处和社区在疫情后为德福巷的经济恢复做了大量工作,整治环境、宣传推广,改变了德福巷在过去十年中因没落而产生的负面形象,为年轻人投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增强投资信心。
德福楼作为一家有着26年历史的老店,在德福巷的变迁中始终坚守,它的发展历程是德福巷变化的一个生动写照。从开业时的艰难,到转型后的辉煌,再到低谷期的坚持与创新,德福楼一直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这种坚守不仅让德福楼在老顾客心中保持着独特的地位,也吸引了很多新的顾客,包括外国游客。像美国乡村音乐家弗兰克在德福楼的演出,以及众多外国游客在这里感受到的友好氛围,都体现了德福楼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的价值。
谈及德福楼的未来,王阿建表示:“德福楼已走过26年,我要让它成为百年老店。” 他也期待德福巷这个文化地标能一直传承,使更多人领略其文化韵味,让德福巷的故事代代相传。
总策划:张静
撰文:张和娜
摄影:刘宇飞
摄像:刘宇飞
后期制作:刘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