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宁记忆》

威记

五湖四海一城聚,艰辛困苦几人数。

转眼芳华渐落尽,惟留初心心头矗。

致敬支宁人!



“支宁人”曾经活跃在银川乃至宁夏的各个地方的各个行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他们的陆续到来,为宁夏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大部分“支宁人”都已经故去,有的则落叶归根;而他们的儿女“支二代”们也大部分退休或者准备退休,并且成为了“老银川”的主体;但是,威记却发现,他们的孙辈“支三代”,却有相当部分集体“消失”了。

其实,准确地来说,他们的孙辈已经不能称之为“支三代”了,因为这一代人,基本都是出生,成长在银川乃至宁夏,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完全融入到宁夏这片土地的生活里,“宁夏”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故乡”。爷爷辈们的“故乡”,则成为了他们的“籍贯”。

并且他们和籍贯的联系,随着爷辈的故去,父辈的老去,认识的亲人变得越来陌生,疏远,变得很少很微弱。

“乡音未改鬓毛衰”,可是很多“支三代”们甚至都不会说“家乡话”,更多的是讲“普通话”。有意思的是,他们手握爷辈和父辈的红利,很多因为读书和工作的关系,又离开了宁夏,到了外省区乃至国外的另一座城市里生活。

简单一点来说,这些“支三代”,并不像他们的祖辈和父辈那样,大批地留在宁夏,继续着家族与这片土地不解的情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普及,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选择。

一部分“支三代”选择走出宁夏,去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求学、就业,追寻自己的梦想与未来;还有一部分人则远赴海外,留学、工作,甚至是定居,体验着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宁夏”慢慢地也成为了他们的“他乡”。

所以,他们集体在宁夏“消失”了,或者称他们为“候鸟”更为合适。

因为,宁夏这片土地上的记忆与情怀,却如同血脉一般,深深地流淌在他们的心中。逢年过节,总能看到不少“支三代”不远千里万里,回到宁夏,回到那个曾经给他们留下无数欢笑与泪水的地方,祭奠先人,追忆往昔。

留下来的一部分,也融入到宁夏所在的城市中,成为宁夏人中普通的一员,要是不详说,没人知道他身上会有“支宁人”的标签。

而银川,这座见证了“支宁人”及其后代奋斗与成长的城市,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欢迎着每一位归来的游子。无论是“支一代”、“支二代”还是“支三代”,他们都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银川历史与未来的连接者,共同书写着这座城市的传奇与辉煌。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