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2年,21岁的嬴渠梁从父亲秦献公的手中接过了秦国的权杖,成为新一代秦国的国君,是为秦孝公。嬴渠梁接手的秦国是一个民穷国困、危机起伏的羸弱之国,就在前一年秦献公为了收复河西,与魏国在少梁发生了一场大战,秦军惨败于魏军,秦献公也在乱军之中被流矢所伤,最后也是死在这上面。少梁之战使得原本羸弱的秦国更加疲惫,秦国不仅没有收复河西,还把函谷关丢失了,此时的秦国岌岌可危。恰在此时齐国骤然崛起,在中原挑战魏国的霸权,魏国方才没有趁机攻灭秦国,嬴渠梁意图利用这一短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秦国,遂向天下发布“求贤令”。
此时在繁华的安邑城中,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在大道上经过,全程都戒严了,魁梧的武士布满了街道两旁,一辆豪华庄严的马车在魏国相国府门口停下来,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威严的男人,附近的民众和士兵“山呼万岁”。原来是魏(惠)王亲自来看望相国(公叔痤),可是这莫大的殊荣也挽救不了公叔痤的性命,此时的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长年的政务、军务耗尽了这位魏国第一大臣的精气神。魏王与他不仅是君臣,还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在公叔痤的辅佐下,魏国的国势如日中天,现在魏国的栋梁也是自己的老师,眼看着就不行了,魏王不顾君王礼仪竟然在内室哭了起来。而后魏王向老师询问可以担任相国的人选,公叔痤激动地向魏王推荐了自己最欣赏的学生卫鞅,并强烈要求魏王重用卫鞅,如果不重用那就必须处死卫鞅,免得为它国所用进而威胁魏国。
公叔痤的一番苦心并没有引起魏王的重视,与往常一样魏王既没有重用卫鞅,也没有处死卫鞅,卫鞅在魏国依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嬴渠梁的“求贤令”,自己心中建功立业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在魏国卫鞅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于是孤身一人千里远行到秦国。
到达秦国后的卫鞅依然是人微言轻,为了向秦国国君“推销”自己强国的理念,不得不贿赂内监景监。在景监的软磨硬泡之下,嬴渠梁决定借鉴一下卫鞅,看看卫鞅到底有几斤几两。原以为会向平常一样例行公事,结果这一接见长达三天三夜,嬴渠梁彻底被卫鞅的强国理念吸引了,当结束会谈后的第二天,嬴渠梁就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相国)全权负责秦国的改革变法。
卫鞅等这一天等了几十年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正一步一步实现,他把秦国当做自己的试验田,开始了大刀阔斧地的改革。从政治(废除世卿世禄、推行县制)、军事(军功授爵)、经济(废井田、开千陌、奖励耕织)、社会组织(建立连坐制度)、社会风气(禁止私斗、提倡公战)各个方面,“360度全方位无死角”进行轰轰烈烈、彻彻底底的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小宇宙爆发,一跃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收复河西失地,也为了检验十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公元前341年秦孝公下达了进攻魏国的攻击命令,拉开了河西大战的序幕。而统帅秦军攻魏的总指挥就是左庶长卫鞅,战役经过完全是一边倒,仅仅半天时间魏国的在河西驻军全军覆没,秦国一举收复了“沦陷”百年(河西之地在魏文侯时代,被魏国名将吴起占领,之后成为了魏国的西河郡)之久的河西失地。
为了表彰卫鞅的功绩,嬴渠梁将商於之地15城分封给卫鞅,作为他的封地,并晋爵为商君,因是之故卫鞅又被称为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