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问:想让孩子考到市里的初中学校去读书,孩子自己也愿意努力,可是成绩还是达不到,我是不是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身上?

1

想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读书,孩子愿意努力,家长也愿意努力,但孩子成绩达不到,怎么办呢?

孩子愿意努力学习,就已经让家长非常省心了,最起码说明孩子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态度没问题。

那么多家长每天跟孩子着急上火,就是因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不想努力,家长干着急。

至于成绩不理想,那就是方法或能力的问题了。



通过我这么多年上学的经历,还有作为家长陪伴孩子上学,我发现一个挺残酷的事实,人生下来就是不一样的。

有人智商高,有人智商低,有人擅长逻辑思维,有人艺术细胞发达,有人擅长语言表达,有人擅长运动,有人平衡能力差,有人空间思维差,有人敏感,有人钝感,有人内向,有人外向……

这么多不一样,就注定了孩子虽然都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同样的作息时间,但孩子们学到的东西不一样,掌握的不一样,表现不一样。

拿我家柚子哥班上的孩子来说,有个女孩,语文和英语特别好,考试接近满分,但数学一塌糊涂,几乎要垫底的程度;

有个男孩,数学接近满分,语文总在及格线徘徊;

还有个女孩,学科成绩一般,但绘画天赋惊人,总是代表班级和学校参加比赛,屡屡得奖……



学习成绩科科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好,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祖上得做多少好事才能修来这么全面的子孙。

再说得扎心点,人天生就有差异,光说考试成绩,有人就是学霸层级,有人就是中等,有人就不擅长学习。

后天的努力,可以让中等生变成中等偏上,可以再往上走走,但就是赶不上天生的学霸层级。

勤是能补拙,但只能补上一部分。

我说这么多废话的目的就是,成绩只是个分数,但孩子是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看见孩子的独特,而不是凭借成绩来判断孩子。

2

说白了,成绩就是个手段,是衡量孩子在某个阶段学习成果的一个指标,但它绝不是衡量孩子全部价值和潜力的唯一标准。

我们得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让每个人能更好的生活。



在教育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激发潜能,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能力去创造和享受生活的人。

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心态,不要过分焦虑,更不要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

要知道,过度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接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是学习方法不对路,还是基础知识有漏洞?是时间管理不合理,还是缺乏有效的复习计划?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同时,要鼓励孩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提升成绩。

此外,还可以考虑给孩子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或资源。

比如,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家教,或者报名参加一些针对性的辅导班。当然,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意愿来决定,避免过度安排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3

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学习成绩是一方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闪光点。

一枚硬币尚有正反两面,更何况是复杂的人呢。多跟孩子聊聊天,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个人的优缺点,也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他也能在其他方面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不至于因此自信,一蹶不振。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孩子努力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还应该执着于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读书吗?

说句不恰当的话,我还想去清华呢,但我考不上呀!

孩子成绩不理想,那就看能不能找到让孩子成绩变好的方法。

能找到,孩子学习达标了,能去也就去了。如果尽力了,还是没达到分数线,那就果断放弃吧,没必要强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路径,硬要打乱孩子的成长节奏,只能是家长累,孩子难受,结果也不见得好。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走向适合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