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是张国焘的亲信,后来又在西征路上与敌人血战几天几夜,但却在兵败祁连山之后消失匿迹,此人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
“列宁号”上扔手榴弹的人
陈昌浩,1906年出生在武汉,曾在武昌大学和苏联都读过书,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他还与徐向前是“好搭档”。
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的时候,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25岁的陈昌浩高大英俊,人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总是散发着一点“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不少下属都对他很崇拜。
在同一年的黄安战役中,陈昌浩带着弃暗投明的国民党飞行员龙文光,一起乘着飞机来到了黄安城的上方,在出发之前,陈昌浩就在机翼两侧装了两颗迫击炮炮弹,还在飞机舱内装满了手榴弹,就等着送给敌人一份“大礼”。
当一个白点出现在上方的时候,轰鸣声响彻了天空,敌军看到有飞机,还以为是他们的支援物资到了,一个个眼巴巴的等着支援物资送下来,没想到从飞机上扔下来是一颗颗手榴弹。
而等到敌人看清楚飞机上的三个大字“列宁号”的时候,手榴弹已经砸到了他们脸上,接着就是一声声爆炸,敌人四处逃窜,被炸得面目全非。
那么这个飞机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红军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当时的条件远达不到自己制造飞机的程度。
一番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原国民党空军中校的龙文光驾驶着飞机从汉口飞向河南,执行紧急任务,但是由于风雨太大,视线受阻,不得已在油料耗尽之时迫降在一个河滩上。
偏偏那个地方,是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交界处,红军在巡逻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于是龙文光就被红军逮捕了,还连带着飞机一起。
于是,就有了陈昌浩让龙文光驾驶飞机空投手榴弹的事,自黄安战役后,英雄陈昌浩的名头就打响了,一时间,谁人不识在“列宁号”上扔手榴弹的陈昌浩!
一个知识分子,敢自身上飞机投弹,大家都对陈昌浩赞不绝口,称赞他是有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
那场战役,打得敌人魂飞魄散,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原来红军也有飞机,还这么厉害,这还不是陈昌浩最威风的时候,在川北苏区的时候,一身戎装的他才是最厉害的。
当年陈昌浩身上总是披着一件斗篷,那是他从国民党将领身上缴获的,每次他骑着战马进出城的时候,威风凛凛妥妥一个大将军的样子。
兵败祁连山,求援高敬亭
1937年,徐向前和陈昌浩两个人在祁连山与马家军开打,马家军占尽地理优势,打至最后我们竟然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兵力更是从刚开始出发的几万人,骤减到几千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碰上敌军,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为了保存骨干,西路军的干部们决定让陈昌浩和徐向前先回陕西,其余人组成游击分队分散突围。
不得已之下,陈昌浩和徐向前只能答应,但是刚上路就碰到了大肆搜查红军的马家军骑兵,他们是一路杀一路跑,最终陈昌浩体力不支,生病发烧了。
陈昌浩整个人都烧得浑浑噩噩的,但是仍旧坚持赶路,有一天,众人走到了山丹县大马营东南的一个干河滩,天色已经晚了只能就地扎营。
没想到,在扎营之后突然就碰到了一个农民样子的人,一番打听之下,才知道他原是湖北大悟县的村民万怀章,正好他采药回家,看到崖下有火光,这才过来一看。
万怀章听到陈昌浩有一口湖北口音,便以老乡相认,还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姐夫复三家中,复三当年在家乡深受红军的照顾,他自己更是冒险收留过很多红军,所以一看到陈昌浩他们心下也就猜到了七八分。
后来,第二天陈昌浩还是烧的很高,根本走不了路,他就提出了要让徐向前先行一步的想法,自己则是留在复三家中休养。
于是,陈昌浩与徐向前就此分道扬镳,两个人的命运也就此走向了人生的岔路口,恐怕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
陈昌浩在复三家大病了一场,幸亏有复三在,陈昌浩不至于病死,病好后的陈昌浩决定先不去中央,而是决定先去找在大别山一带打游击的高敬亭。
高敬亭是活跃在大别山一带的游击人物,他带领着重组后的红28军顽强的守在大别山,粉碎了国民党多次的进攻,可以说没有高敬亭,大别山一带的游击战争就不可能开展的这么好。
而陈昌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高敬亭,并与他通了书信建立了联系,但是高敬亭却在陈昌浩准备到来之际回复了他一句话:“我这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这是为何?高敬亭为什么不愿意陈昌浩来找自己,其实这也有猜测是因为高敬亭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拉扯起来的游击队,要是陈昌浩来了怕是会胡乱折腾,毕竟他也是听过陈昌浩威风凛凛的大名。
而且当时陈昌浩与高敬亭联系的时候,似乎是用一种“上级”口吻写的信,估计是高敬亭觉得请一尊大佛来还不如不让他来,因此也就有了那一句回复。
“消失”的陈昌浩
陈昌浩得知高敬亭不愿意自己来的消息后,也是觉得脸上挂不住,就独自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武汉,他决心自己建立一支武装,重举义旗!
但是他低估了当地的反动武装,这些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非常嚣张,有的村子在他们的屠杀下甚至都绝了户,昔日的红区早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变成了他们的地盘,心灰意冷的陈昌浩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收拾了一下就踏上了回延安的路途。
回到延安后,陈昌浩一有时间就检讨自己,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检讨不下数十次,终于有一天,他的检讨报告过关了。
随后中央就给他分配了工作,但是却是一个延安县委宣传部的闲职,就是个普通的办事员,陈昌浩也明白这是中央最大的让步了。
结语
尽管在后来的日子里,陈昌浩多次表明自己想要上战场的决心,上边都没有再批准,最终,陈昌浩走上了与徐向前不同的道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陈昌浩回延安之路--人物春秋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跌宕人生--档案记忆
西路军兵败后的陈昌浩--党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