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地段、配套、物业品牌、户型面积、价格高低、邻里圈层等因素,都是大多数人都会考虑到的指标。
但是,这其中的每个指标,各自应该考虑多少占比权重,却不是人人都清楚。
而且,对于不同的买房需求而言,比如刚需、改善、豪宅的挑选逻辑,这些指标各自占到的权重比例,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1、刚需:优先考虑生活便利度
刚需购房,主要图的就是一个生活的便利程度,孩子上学、老人就医、生活购物方便、交通通勤快捷,这些都和配套息息相关,而配套又是绑定在地段上面的。
因此,刚需购房,要考虑的最大权重指标,就是地段(附带配套),起码要占到70%以上的权重。
好地段的刚需房,往往配套齐全,不仅有商场、地铁站等基本的民生项目,而且还会配有学校、医院、公园等生活常见需求场所,因此,后期入住率会比较高,就算不住了,对外出租也比较容易收到租金。
地段和配套优越的房产,90~120平方米的刚需户型,后期置换改善的时候,也会更容易变现流通,保值增值属性也更强。
而至于其他的物业、户型、园林等次要因素和指标,就不应该占比太大,至少是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改善:生活体验兼顾增值保值
改善购房 ,主打的就是一个居住体验舒适和成就感,说白了也就是面子,因此,很多人在购买改善房源的时候,会比较关注户型大小和物业服务品质。
户型越大、物业品牌实力越强的改善住房,肯定是越受欢迎的,但是无论再大的户型,仍然脱离不开居住的刚需功能,也就是说,住在里面生活要方便。
换句话说,无论多么高大上的改善住宅,依然是脱离不开地段和配套等因素的,这和刚需购房是很类似的,商场、地铁站、学校、医院、公园等,都是非常出色的加分项。
因此,购买改善住宅,比如大平层、洋房等,在考虑到户型、物业品牌、圈层质量等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最基本的地段、配套等因素。
如果说户型、物业品牌、圈层质量等因素加起来可以占到40%权重的话,那么地段、配套起码要占到60%以上。
3、豪宅:稀缺度是首要标准
购买豪宅的业主,投资增值保值的目的是比较浓厚的,大多数的别墅类(联排、合院、叠拼、双拼、独栋等)以及部分高层次的大平层,都可以归属于豪宅类。
这类房产的资产属性金融属性,要远远高于其居住使用属性,房价中占用资金的体量,也主要是由其投资属性占据的,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居住空间,犯不着花那么大价钱。
买豪宅的业主,往往名下也不会只有这一套豪宅,因此他们关注的也不会只是这套房的居住功能。
因此,值不值得投资就很重要了,而稀缺程度是投资豪宅要考虑的一个首要标准,因为稀缺性决定着这套房产未来的增值空间和保值能力。
比如一些主城区核心地段的稀缺户型别墅、带有核心配套资源(如地铁站、名校、公园、景观)的别墅、大平层等,由于其数量稀少,而且难以被替代(或替代的成本会更高),这些都会成为未来资产升值和保值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