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气”,又称四性,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序录》,在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下,成为中医用药配伍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下面北京劲松中西医结合医院好医院中医科和大家具体聊聊相关科普吧!
1、从含义来讲,它反映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确定四气的依据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例如,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像石膏、板蓝根,多属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如附子、干姜,则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2、从药效方面,本质虽只有寒热二性。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等作用,温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等作用,但使用不当也有不良影响,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3、在用药指导上,要根据病证的寒热来选择相应药物,如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还要考虑病证寒热程度差别等因素,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