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牧羊
编辑|曾宝气
题图|图虫创意

今夏,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巴黎。人们谈论着巴黎奥运会带来的种种浪漫和感动,对“法式生活”的向往也被重新勾起。

当我们讨论法式时,说的大概是一种脱离紧绷气质的,质朴又不失轻盈的生活方式。习惯了上班路上争分夺秒的紧张气氛,对于能像巴黎人一样,拥有在街头的咖啡馆慢条斯理地喝咖啡的机会,多少打工人心驰神往。

但其实想要复制法式生活的松弛感,根本不需要飞到欧洲,甚至不出亚洲,即可拥有。


河内街头,随处可见欧式建筑。(图/unsplash)

从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出发,花大约100元人民币坐上一辆越南人家开的商务车,4个小时后即可抵达越南的首都河内。

这座小城不但是越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我们以超高性价比体验法式生活的亚洲“宝藏基地”。

咖啡与工艺品

抵达河内第一件事,一定是去咖啡店喝一杯咖啡。

19世纪后期,法国殖民者入驻了越南人的聚居地,他们仿照家乡特色在当地建设了宽阔的林荫大道和充满欧洲色彩的建筑,咖啡馆、面包店和雪糕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街头。


咖啡馆与摩托车,是河内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unsplash)

在法国殖民者将咖啡带到越南后的百余年后,越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咖啡豆生产国,而咖啡文化也成为法国人留给此地最显著的文化印记。

每天早晨,在街头随意挑选一家咖啡店,坐在面朝城市风景的阳台前,或者干脆是门口排得紧密的小板凳上,拿着当天的报纸,点上一杯咖啡,河内人悠闲的一天就算正式开始了。


咖啡厅是数字游民们的“宝地”。(图/图虫创意)

本地人最常见的选择是滴漏咖啡,把咖啡粉撒在铝制滴漏杯中的压板上,稍微按压后加入热水即可。耐心等待咖啡液从细孔中慢慢滴落的过程,是河内人享用咖啡的重要仪式感。

喜欢苦涩浓重黑咖的当地人是少数,全民经典款的越式咖啡一定要搭配甜蜜的炼乳。透明咖啡杯底部的一层厚厚的炼乳,足以将滴落的苦味液体转化成如同奶昔一样的特调浓浆。


传统的越南滴漏咖啡,底部都会有一层炼乳。(图/图虫创意)

不过河内也会体贴照顾喝咖啡为打工“续命”的外来客,几乎每家咖啡店都有Wi-Fi和洗手间,每个座位旁边还会配备充足的插座。点上一杯斋啡,一个法棍三明治,数字游民们就能安心地待上大半天。

当一杯苦与甜相互紧紧交织的咖啡落肚后,游客们才算真正开始体验这座小城独特的生活哲学。

沿街而行,建筑大多用奶黄、粉红、浅绿色漆成,充满欧式浪漫风情。但大街小巷里不时闪现的道观、寺庙与祠堂门头,又有可能冒出一两个中文牌匾,乍一看时还以为身处中国的闽南或潮汕地区。


河内街头的中文牌坊。(图/视觉中国)

但无论街边建筑如何风格迥异,居住在这些长条状小楼里的河内人,总会用独特的在地文化气质,为这些色调优雅的门洞和高墙增添市井气息。

最热闹的三十六行街便是城市烟火气的集大成者。作为河内极具代表性的商圈,它因城区里的每一条街都集中做某一行的生意,而被俗称为三十六行街。

于是,斑驳破旧的法式建筑边、窄短的小巷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手工艺品:竹帘草席、瓶瓶罐罐、锡制器皿、杂货饼干、中药药材、木器箱包……只要用心寻找,还能淘到当地手工艺人充满当地特色的制品。


欧式建筑和城市烟火和谐共生。(图/视觉中国)

城市的热闹仿佛浓缩在方圆一两公里的地区里,人们相互拥挤着,不时错身躲过川流不息的摩托车车流,就像在一碗越南米粉里挤着找路。

“乱中有序”是对河内的最佳概括。也正是这熙熙攘攘的平民生活脉动,让旅行者们乐在其中。

在河内,学会认真生活

事实证明,无论人们是否曾经到访越南,都不妨碍他们成为越南汤粉(Phở)的忠实拥趸。但只有到了越南才知道,不同的城市,对Phở的味道偏好相差甚远。

南方的胡志明市汤粉味浓偏甜,汤色较深,碗里除了肉片,还有肉丸、红白洋葱佐餐,汤头也可以选择用海鲜酱调味。


河内的Pho,主打清淡风味。(图/unsplash)

但身处北方的河内人最爱的Phở,碗里只会有米粉、牛肉或鸡肉,最多加上葱和香菜。若是食客想要为汤头增鲜,粉店则会提供青柠、醋、腌辣椒和大蒜。除此以外,要求更多的加料,几乎可以视作对厨师的“不敬”。

这样一碗看着清淡,实则滋味丰富的汤粉,恰恰最能代表河内的气质:汤头清淡,形式简单,但内容充实,味道精彩。


河内的标志性景点还剑湖,是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图/unsplash)

相比其他旅游城市,在河内的旅程似乎总是“淡淡的”。它没有太多玩法刺激的景点项目,反之,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街头巷尾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日常。而法式生活的精髓,就暗藏其中。

所谓的“景点”正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地方。人们绕着平静的还剑湖四周散步,在三十六行街购买生活必需品,累了就找个街边小店的红蓝胶凳坐下,把凳子当桌子,弯着腰边喝可乐或咖啡,边嗑瓜子。不讲求“精致”的松弛,无疑更打动普通人,让人不自觉沉浸其间。


夜幕降临时,三两好友会在路边的小餐馆坐下,点一盘米粉或春卷,聊上一整晚。(图/unsplash)

游客热衷打卡的火车街附近就是密集的居民区,载满鲜花、水果的自行车在路上随处可见。当地人拎着一块木板就在铁轨边蹲下卖菜。每天下午到傍晚,轰鸣的火车偶尔从挤挤挨挨的商铺之间穿行而过,在游客惊讶的叫喊声中,大人小孩都毫不意外地自如躲避。

当成批的摩托车车流和模仿哥特式大教堂同框时,身处其中的人难免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但正如老城中火车扬起的尘土和买手店里的香氛、咖啡店传出的香气可以完美交融,河内人总能让看似无序的生活场景变得无比和谐。

大家接纳了表面的混乱和割裂,却积极地寻找着自己的落点,反而成就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质。

悠闲松弛早已被内化为河内人自己的独特生活态度。对他们来说,做到举重若轻的奥义是学会和身边的一切和谐相处。而所谓的法式松弛感,不过是时时刻刻不忘热爱生活。


[1]Friend Or Pho: Who Really Invented Vietnam’s National Dish?, (2023), MICHELIN GUIDE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