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至

封面来源|Pexels

在“苏锡常”都市圈,常州的位置曾经一度有些“尴尬”。

作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的老牌工业重镇,常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明星城市”,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三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在改革开放时期同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是整个江苏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但进入21世纪,常州的工业产值规模落后于苏州和无锡,再加上整个长三角地区“大佬”遍布,常州作为一个城市经济体的对外形象一度有些模糊,民间甚至还有过“苏锡无常”的调侃。

回过头来看,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严苛。

各地行政区划、经济结构等要素均有不同,尽管所处区位的大环境相似,但要论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常州其实都不及苏州的二分之一,在江苏省内也要倒着数。“硬件”配置有差异,就要靠提高单位效率来弥补,方向要对,命中率要高,常州的追赶也印证了这一点,从先进制造到新能源,特色地标性的产业名片,让常州的城市形象和产业优势逐渐清晰,这背后是十余年的摸石探路和耐心陪跑。

过去十年,以理想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为代表的一系列明星企业先后在常州建厂或落户,也有星星充电、天合光能这样的本地企业成长为赛道龙头。链主企业的壮大,相应拉动了其所属辖区的配套企业发展。

2023年,常州GDP首次破万亿,成为江苏省内第五座“GDP万亿之城”,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在被外界审视已久的时间里,常州一直都想策马赶上。

转型的决心

城市产业转型,决心、勇气和时机,缺一不可。

理想汽车“3页PPT”造车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2016年,李想带着三页“理想”的PPT在全国各地奔走,为自己当时的创业项目车和家(后改名理想汽车)寻找融资和生产基地,但屡屡碰壁。

彼时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也处于转型破阵阶段,与理想几轮洽谈后,常州武进区迅速决断,武进产业基金出资参投理想汽车的A轮融资,武进则通过“厂房代建+招投结合”的方式,让理想汽车的第一座整车工厂落地在了武进高新区。此后8年,武进制造基地累计下线超过81.8万辆理想汽车,常州也因拥有理想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多的故事无需赘述。业内人士评价当年那场“牵手”,免不了都要补充一句,“做得非常漂亮。”

但这并不是常州押注新能源的开端。一个城市谋求转型的历史,背后是一段又一段企业成长史。

星星充电中国区轮值CEO王磊回忆十年前公司启动新能源战略转型时的选择,至今都觉得是一场考验,既要有战略判断的眼光,也要恰好能踏中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周期。

时间回到2014年,星星充电刚刚成立,其母公司万帮数字能源的前身当时主营传统汽车销售业务,总部就在常州武进,是整个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经营状况很不错。彼时,中国新能源购车补贴从试点城市向全国无差别铺开,万帮也开了第一家新能源4S店,王磊形容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行业要变天了”。

新能源车站上风口,但它和传统汽车的产业逻辑、业务模式差异都太大了,到底要不要转型?

10年前,换任何人思考同样的问题都会犹豫。

万帮数字能源总裁、星星充电创始人邵丹薇带着团队做了一系列调研、专家访谈,最终还是决定从充电业务切入,公司要全面转型新赛道。“当年的战略选择无比关键,科学研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创始人自身的愿景和信念让我们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个行业。”王磊用孤注一掷描述当时团队的心态,除此之外,敢于投入的信心也来源于常州政府的支持。

“我们当时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做充电这类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最大的担心其实是能不能干?能干到什么程度?”王磊回忆,“实际上,政府是直接鼓励民营企业做充电、做试点创新的,哪怕一些创新会改变过往的市场规则(都没关系),这个是需要勇气的。”

民企投资创业,信心堪比黄金。

放手去干的第一年,星星充电开创性地提出“众筹建桩”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募集的合作方提供场地或电力等资源,星星充电负责充电桩建设及运营,建成后合作方也能分得一定比例的充电服务费收入。

2014年9月,“众筹建桩”模式第一站落地常州,星星充电一个月内收到3000多个电桩建设申请,经过评估筛选,3个月的时间就在常州市完成了1180个充电桩建设。同样是在这一年,理想汽车还没成立,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也才刚刚起步。


星星充电站

201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赴常州考察星星充电并调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星星充电的创新模式得到肯定,并被号召进行全国推广。

“考察结束之后,政府直接拉各种会议,帮我们推广新模式,还让星星充电参与到充电国家标准的制定。”王磊表示,“这种认可和背书对企业的帮助是深远的,不是说给(企业)多少钱就能实现。”

政策指引叠加产业红利,充电桩业务开始如新竹般节节上升。

到今年,星星充电平台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注册用户超2000万。而我国截至目前最新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数据,是2472万辆。

除了建厂补贴、人才补贴这类常规的产业政策,过去民营企业要做模式创新,在一些具体业务环节上的配合和打通,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

举个例子,在充电网业务稳定发展之后,2020年左右星星充电开始发力能源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并推出独立的能源品牌。事实上,智慧能源业务的开展往往与城市或产业园区强绑定,没有政府侧的助推,在具备公共属性的业务领域,企业很难铺开各方合作

王磊回忆,为了帮星星充电落实武高新智慧智能虚拟电厂系统的建设,常州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就在企业现场办公。

“我们虚拟电厂平台上接入了周边84个工厂,这是多了不起的一件事?没有政府领导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实现全国第一个真正区域级虚拟电厂的应用。”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星星充电和大众汽车、一汽、江淮汽车在2019年成立合资公司,项目前后谈判超4年,政府始终会在企业需要站台的各种重要节点出面支持。

实际上,新能源领域的业务,涉及非常多专业知识,但政府相关领导对技术和产品的理解,一度超出王磊的想象,“你生产的一个配件怎么用?在当地有没有市场?他们都知道。政府会做非常多基础调研工作,反复跟企业沟通需求,他就是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调整产业政策。”

专业背景好、有国际化视野是不少企业对常州政府团队的印象。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曾经在一场外企高管会面中,常州市领导在听完翻译人员的转述后,稍稍打断了一下对方,因为翻译的不完全准确,这位领导自己用英语重新完整的表达了一遍。

“政府和企业有良性互动,当地产业有集群效应,大家就会更有信心投入生产。”王磊总结道。

从传统汽车经销商转身成为中国数字能源独角兽,星星充电奔跑的十年,也是常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的缩影。

早在2009年,常州市政府提出“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加快新能源、输变电装备等产业集群向千亿元级迈进的目标。在“十二五”(2011-2015)规划中,常州已经把新能源放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中最靠前位置。

从光伏、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整车,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约7500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产值规模近三分之一。而在2009年,这个数字还不到200亿。

常州市市长盛蕾形容产业的培育和创新是“一场甘于寂寞的苦旅”,至少在新能源这条路上,常州已经看到了前方的景色。

转动的飞轮

过去多年,几乎所有的区域产业招引、产业培育,都是以吸引链主企业、打造龙头标杆为首要目标。

通过链主效应吸引更多配套企业扎根当地,加速产业集聚,在带动更多就业和税收的同时,集群效应又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让企业有利润空间进行投入再生产,一个生态的飞轮就运转了起来。

李想今年2月在他的微博中提到,“我们常州一个工厂2023年就超过了1000亿元的营收,算上所有的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去重计算,也会创造1000亿元的经济价值。”


图源李想微博

理想汽车之于武进,宁德时代之于溧阳,比亚迪之于新北......过去十余年,围绕“建链”和“强链”,常州市各区政府都下足了功夫。

以常州武进为例,武进今年的产业发展重点是围绕理想汽车进行“强链补链”,但不会只关注链主,也会兼顾整个产业生态。以新能源车产业链为例,武进在电动化上的布局已经比较完善,所以招商部门下半年的重点就是围绕智能化做生态补充。

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目前排名全国第三,具体到动力电池领域尤为突出,产业链完整度已经高达97%。这不仅是留住链主的关键,对创业公司也足够有吸引力。

星辰新能愿意把生产基地落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产业链配套情况就是其核心考量要素之一。

作为一家专注研发及生产新型储能产品的创业公司,星辰新能成立还不满3年,目前核心的研发方向为全钒液流电池。简单来说,虽然储能领域目前应用最广的仍然是锂电池,但钒电池因其没有燃爆风险、使用寿命长、国内钒矿资源充沛等特点,实际上可以和锂电池形成错位竞争。

2021年成立之后,星辰新能就开始寻找生产基地,考察过包括合肥、常州、武汉在内的很多城市,最终把生产基地落在常州武进。

星辰新能董秘兼资本运营中心总监贾春雷谈到了三方面原因,一是常州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实力都不错,二是城市宜居度高,三是动力电池产业链成熟度高,在供应链体系、熟练工人、行业技术人才吸引方面也有优势。

“按照我们的技术指标,在武进生产基地周边几十公里内基本就能找到多家不同的供应商去比价,解决了采购效率问题,也就解决了运输问题、成本问题。”贾春雷还提到,“当初有些城市在资金支持方面给出了更诱人的条件,但我们还是主动选择了常州。一是产业匹配度高,另外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公司能发展得好,常州也会给我们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作为星辰新能的战略投资方之一,武进区级金融控股公司国经资本也参与了星辰新能常州制造基地项目的落地。国经资本常务副总经理陆建松提到,“星辰新能需要什么零部件,只要拿一张需求清单,武进就可以帮他找完,甚至每一项都能找出2-3家让企业去参考比较。”

星辰新能常州子公司的注册时间是2023年4月,5月份进行产线设计和设备采购,8月份产线开始推进调试和试运行,同年9月,星辰新能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工厂全面投产。到今年8月,常州生产基地的产能预计可以达到1GW以上。

从无到有,都发生在过去这短短一年时间里。


星辰新能“星G智造基地”

“星辰新能从建厂到落地投产为什么能这么快?(供应链本地化)这部分起到的帮助很大。”陆建松说。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目前星辰新能的业务已贯穿石煤钒矿、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等全产业链。据贾春雷透露,“公司已经拿到了业内瞩目的大单,所以下半年常州工厂的生产是重点。我们今年的核心目标就是完成百兆瓦级电站项目的交付,然后让客户和市场去验证。在此基础之上,明年我们会拿到更多的订单,进行更大体量的交付。”

对于一家以科研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创业公司来说,能否把技术成果实际转化为产品、实现商业价值交付,至关重要。一路驶进了加速道的星辰新能,如今也正在源源不断地为武进新能源产业提供新的活力。

有活力,产业才有持续进化的可能。

新一轮竞争

年初,有网友在李想的微博下留言说,“常州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离不开理想汽车”。李想当时的回复是,“我们感谢常州才对,营商环境太好了,好到令人感动。”


图源李想微博

在与我们的沟通中,不论星辰新能还是星星充电,都会反复提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这完全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对今天的企业和城市来说,又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各地土地财政持续吃紧,吸引企业、布局产业,几乎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最核心的手段。而一级市场出资主体的变化,也要求今天的企业,必须学会和形形色色的地方政府、国资创投打交道,为自己找到适于生长之地。

8月1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执行主体包括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各地产业招商都影响颇深。

比如《条例》第十条中明确提到,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这意味着,过去不同地区之间为了争抢好项目,开出各种花式补贴、漫天承诺的内卷式竞争难以为继,产业招引要回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初心,回到良性竞争之中。

下好产业培育“先手棋”的城市,不会太慌张。

“未来区域竞争的核心一定是产业生态,尤其是《条例》施行以后,各个地方除了靠投资(吸引企业),就是要拼产业基础、产业配套、产业服务。”陆建松提到,“工信部划分的666个工业小类,常州有605个,在常州及其周边2小时半径圈以内,就能把企业所有要的配套全找出来。制造业是常州武进的基础和底色,也是未来竞争的壁垒。”

作为武进区百亿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人,国经资本在武进的产业投资和产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陆建松认为,“围绕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从产业生态体系化的角度来思考企业和产业的成长,需要地方政府和产业公司有前瞻性的布局和谋划。”

有招商相关负责人总结过常州武进产业发展这一路走来的思路变化,从最早1.0阶段单纯找项目,到2.0阶段围绕产业链做招引,到3.0阶段看生态、补缺口,今天已经进入基金招商4.0阶段。产业发展趋势叠加《条例》施行,未来的基金招商会更加规范,在城市产业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

从营商环境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目前是第一方阵,苏南地区向来是“模范生”。常州虽然被众多明星城市包围,但好在已经走过了产业生态构建的0-1阶段,在“新能源之都”的竞争中暂时领先。

官方信息显示,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整车产量达68万辆,同比增长近100%,约占整个江苏省的70%。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到江苏全省的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如今,新能源为常州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收入,容纳了一批创新企业的生长,也为这个城市的进化持续提供着动能。

在被质疑的时间里,常州没有摇摆不定。

就像植物在遇到干旱的土壤时,会拼命向下扎根,汲取水分,求得生长。但也正是因为经历过多变的环境,根系才能够扎得深、长得壮,才能等得到雨水降落、枝叶重新生长的一天。

找到根,向下扎,城市和产业的发展也当如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