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4月28日报道 4月,上海迎来最国际化的一届上海车展。随处可见的海外经销商、媒体及相关从业人士,“有声”展现着中国汽车历史的新篇章。
“新势力黑马”零跑,也早在和Stellantis集团的“反向合资”中进阶为“全球玩家”,发布会外媒含量极高。“零跑要坚定地做全球化,再做本地化落地”,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在和网易汽车交流时表示,“去年零跑海外卖了1.3万多辆,我们认为,全年实现5-8万辆的海外销量,是可以期待的。”
对于欧洲市场工厂的选址,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透露,已进入最终决策阶段,西班牙是零跑重点考虑的国家,“我们希望希望在2026年中实现本地化落地”。
今年3月,零跑汽车凭借3.7万辆的销量成绩,以微弱优势力压理想,成为新造车月度销冠。朱江明直言,能不能一直保持第一名不好说,但有把握保证头部阵营,并有信心完成今年既定的50-60万辆销量目标。
新能源变革时代,2025年只是进入决赛起点,他认为,未来三年基本可让市场格局明朗。“零跑是一个长跑型选手。”在端到端辅助驾驶方面,零跑将争取在二季度实现用户点对点通勤,“希望在三到四季度所有的城市辅助驾驶中,做到行业的第一梯队”。同时朱江明表示,将在安全领域有所创新,将安全放在首位,“希望把AEB做到行业内最先进的水平”。
以下是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的对话实录(经过不改变原意的删减):
Q:智能驾驶“降温”,零跑对这件事情怎么看,会改变零跑对智驾的策略吗?
朱江明:从零跑的角度看,智能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绝对是未来的方向,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制高点。在不远的未来,它的稳定性、可靠性会越来越好,能够辅助人的驾驶能力也越来越强,最后达到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面确实有一些误判、误导,我们也看到很多视频,比如可以在车里睡觉、可以不关注的情况下驾驶,可能会给我们的用户造成很多的误导,这个误导就会出现安全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首先是要做好真正的能力的宣传、规则的制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升辅助驾驶的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安全,应该在整个未来的智能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设计里把安全、全程AEB等这些功做全面、做可靠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推广整个智能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
Q:您觉得,智驾技术成熟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
朱江明:智驾(端到端辅助驾驶)方面,整个技术成熟的加速度越来越快,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的接管的次数越来越少,包括城区上越来越成熟,我们认为在3到5年内L3的落地还是有可能的。
Q:智能驾驶让汽车厂商变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供应链链主,在数智链主时代,供应商如何进行数智化改革或者我们如何赋能供应商?
朱江明:我觉得,最终智驾(端到端辅助驾驶)真正做得好,还是要整车的厂家来做,因为更加贴近用户,能够掌握更多信息,不断改进用户在驾驶过程当中的问题,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Q:怎么看待最近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后续零跑的全球化策略是怎样的?
朱江明:首先,欧盟对中国比以前更加友好,政策也做了一些松动,当然,去全球卖好车,一定是走本地化的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更及时供货以及有更好的成本优势,不需要解决运输问题。所以不管是关税变化还是其他,中国车企在海外的本地化,这都是要做的一个工作,从零跑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坚定地做全球化,再做本地化的落地。
Q:今年我们在海外的销量目标是怎样的?
朱江明:我们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在海外投放产品,去年我们卖了1.3万多辆,开了一个好头,今年一季度不仅在批发,我们在零售的层面,在真正C端用户成交的层面的增长非常迅速,今年一季度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认为全年实现5万到8万台的海外销量是可以期待的。
Q:因为零跑在此前披露过今年在中国区的建店目标,截至现在,关于终端渠道建设上,有什么可以披露的?
曹力:终端渠道方面,现在网点加起来有1500家左右,包含了海外,海外占500家,国内采用“1+N”布局模式,所谓“1+N”就是每一个地区必须有一个全功能传统意义上的4S模式,具备交付、维修整个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功能,以及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商超店、城展店或者卫星店。今年在渠道布局的增速会非常快,在覆盖全国各个县市地区后,我们会重点把服务网点这一块做起来,把服务质量打造成今年新的目标、金字招牌,不管是服务速度、服务质量还是网点布局,我们在渠道上都会重点做延展。
Q:B01怎么吸引年轻人?
曹力:从产品上,对轿车来说,肯定还是颜值,我们在设计上加入了大量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包括颜色。整个设计团队也是非常年轻的团队,主创设计师都是90后。设计过程中也听取了很多年轻用户的诉求,包括海外设计团队和用户反馈,如百变副驾,虽然有一些声音觉得是不是有风险,但是我们自己的年轻团队和用户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台车好玩、好看是最重要的。
Q:前几天友商说,未来车企能留在台桌上需要具备的能力是规模化的销量能力和自主可控的AI能力,是不是认可这个说法?从零跑汽车来讲,您认为未来继续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底层实力是什么?
朱江明:新能源车是一个新的事物,在座的媒体陪伴了将近10年,从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开端到今年,我觉得前面确实是初赛、预赛,到2025年开始真正进入了决赛,有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造车势力现在就剩下零跑、蔚小理,当然,赛力斯还不能完全是新势力,剩下的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原来造汽车的痕迹,确实已经淘汰了很多。
接下来就是三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是新势力,一个是传统的中国车企,一个是海外的车企,我觉得还要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决定格局,也就是基本可以明朗,未来的三年对每一个车企的销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刚刚我在红旗的发布会上和百人会的秘书长聊天,他说今年有600、700款车上市,我觉得年款算上去可能有600、700款,但是新车统计出来是新车120款,这是真真切切的,确实有120款,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红海里面竞争,这是绝对残酷的。价格战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零跑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去年来看,我们对今年的一些预估和策略、价格的考量都已经破掉了,当然整个B系列的定价策略没有变过,我们去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基本上定好了,这是我们的方针,面对这个激烈的竞争,零跑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还是很有信心今年去完成既定的销量目标。
Q:海外市场的选车偏好,和国内有哪些差异?B10上市时提到,今年年中可能在欧洲本土投产上市,欧洲投产的产线有具体时间吗?
曹力:海外用户大部分先聚焦在欧洲,欧洲对车型的大小跟国内用户差一两到级别,他们的车偏小,从购买偏好上,可能更偏向驾驶质感,不太在意后排舒适性、大空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因为缺少和国内一样比较领先、智能化的新能源车,所以之前的欧洲用户对这个没有太强概念,但一看到零跑的车、中国的新能源车,这么大的屏幕、这么舒服的座椅以及这么好的智能化功能,他们也觉得是很好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我觉得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对于新鲜的事物、新鲜的技术、智能化的技术以及好的设计,大家的喜好还是比较共性的。
关于欧洲本地化的进展,朱总走访了欧洲、东南亚的市场,考察海外本地化的进展及销售情况,前段时间朱总也见了西班牙的首相,他们非常希望零跑去西班牙做本地化,目前来说,欧洲工厂还在做最终选址决策阶段,西班牙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地方。从时间进展来说,我们还是希望速度加快,希望能在2026年中做本地化落地。
Q:3月得了造车新势力第一名,怎么能保住?浙江只剩下我们一家了,怎么保证永远在这个赛道不倒下?
朱江明:我觉得是不是都能保持第一名不好说,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今年或者未来的几个季度都能够保持相对领先,能够保证头部,我觉得零跑还是有把握的。第二个,无论是研发、总部、制造,全部都是布局在浙江的,是我们的策略。我们的研发在滨江,两个制造基地,一个是金华,一个是钱塘,还有一个是湖州零部件基地。
我们觉得零跑是一个长跑型选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一路向前,不断地成长,超越一个一个竞争对手。去年我们的销售,在全球车企以集团为单位的排名是第11位,我们也希望今年能够前进2名,每年进步一点点,希望能做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几名。
Q:综合国内和国际的销量,预计何时可以达到月销8万到10万辆的水平?
朱江明:我们还是要看,今年有没有有可能摸高的机会。
Q:造车里有一个特别难的问题,就是做一辆有个性化的车在区域上打通,同时做一辆横向的车把市场做好,我们现在在做国际化,B系略越做越好,我们怎么样做这个取舍?把中国主流市场的车辆造型做到海外这背后的难点和解决方式是什么?
朱江明:零跑的产品一直比较耐看,也没有那么强的个性,第一眼看了之后会越看越好看,我们的产品很欧式,很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产品也验证了,零跑产品在海外卖得最好的区域就是德国,销量最大的是德国,零跑还没有全球化的时候,包括C10,因为我们后来才和海外合作,在之前设计的都是以全球化的设计风格、全球化的审美设计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品很容易做国际化,C10的占比也非常高,我相信B10、B05的产品更加适合海外,全球化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Q:关于3月份跟一汽的合作,能不能展开详细透露更多的信息?今年会推出6款车型,高端的车型今年可能也会推出,有没有更多的信息透露?
朱江明:我们跟一汽有三个方面的合作,一个是资本,第二个是平台、产品的合作以及零部件的合作,实际上3月份最大的进展就是联合开发一款车型的合作已经签完了协议,已经在进行中,这是已经落地的,另外两项还在交互当中,不管是资本的合作也好,还是说零部件的合作也好。
曹力:产品策略这一块,您看到的信息是对的,我们会在今年的10周年公布D系列的车型,确实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25万到30万的一个定位,我们绝对是50万以上市面上的高端豪华车型,我们都是非常有竞争力可以比过它们的,还是稍微保密一下,请大家等一等。
Q:我们曾说是智驾的跟随者,现在也进军到第一梯队,零跑的智驾有何独特之处?目前行业都在关注智能驾驶,我们如果抛开智驾来说,行业内是否还有一些没有被关注到的机遇或者技术亮点?
朱江明:零跑的特点是全域自研,以技术为本,所以我们的技术积累、产品技术表现跑在行业的前面。第二个是成本定价,我们希望零跑产品都是以产品来定价。关于高端产品,我们照样遵循这两个原则。第三个是价格,哪怕是豪华、高端的产品,同样还是成本定价。
在智驾(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块,确实,零跑前期没有做太大的投入,一直处于跟随的战略,但是我们从2024年初开始,一下子就从300人扩充到年底的500多人,这个时候我们是高投入,也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智驾人才,零跑本身就有很好的AI技术的功底和技术的能力,这段时间是零跑突飞猛进进步最快的。
我们会在二季度点对点通勤,以B10高通8650的芯片。从去年9月份才拿到芯片开始开发到今年4月份量产,要进行算法实施,我们争取在二季度实现用户点对点的通勤,希望在三到四季度所有的城市辅助驾驶,做到行业的第一梯队,我认为我们有非常大的信心。
关于在创新方面,我们希望在安全方面比行业内的其他竞品有所突破,希望把AEB做到行业内最先进的水平,在智驾里面先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是零跑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