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4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卡尼领导的加拿大自由党在联邦大选中获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如何看待中加关系的未来?
郭嘉昆: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在中加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中加关系。
日本共同社记者: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这几天访问北京,在同中方交流时提出,希望能够再次租借大熊猫。中方对此有何看法?
郭嘉昆:旅居日本的大熊猫一直深受日本民众喜爱。2023年大熊猫香香回国之际,日本民众依依不舍,排长队送行。长期以来,中日双方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公众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合作成果。欢迎日方继续关心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支持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共同保护好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据我了解,中日双方就推进相关合作保持着密切沟通。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28周年纪念日。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罪行的重要例证,处理日遗化武是公约框架下一项重要工作。发言人能否介绍此项工作进展如何?中方有什么关切?
郭嘉昆: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侵华战争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虽然战争已结束80年,但日遗化武至今仍在严重威胁、危害着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清除日遗化武毒害是日方不容推卸的历史、政治和法律责任,也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在中方大力协助下,日方迄已挖掘回收日遗化武约15万枚,销毁约12万枚,但总体看日遗化武处理进程仍严重滞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28周年,时至今日仍有日遗化武残留在中国国土。中方敦促日方切实履约尽责,全面、完整、准确落实2022年以后日遗化武销毁计划,加快日遗化武处理进程,早日还中国人民以安全和净土,还国际社会以正义。
图为在现场记者提问
彭博社记者:昨天,美国财长贝森特称,他认为缓和关税战取决于中方,因为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国对华出口的5倍,所以征收125%的关税不可持续。你是否同意中方有责任率先缓和局势?
郭嘉昆:中方多次阐明,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如果美方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
路透社记者:今天早上,外交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中英双语视频,内容显示中国不会向美国下跪,并指责特朗普对其他国家玩起“90天缓刑”的游戏,胁迫他国限制对华经贸合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首先感谢你对外交部新媒体账号的关注。希望这条视频能够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中方立场。
今日俄罗斯记者:昨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5月8日至11日实施为期3天的停火。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清晰、明确,我们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希望有关各方继续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危机。
彭博社记者:今天韩联社报道称,一个韩国男团将于下个月在福州举办演唱会,这将是9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韩国流行音乐演唱会。发言人能否证实此事?为何过去几年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演唱会?
郭嘉昆: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有关演出的具体情况。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对同韩方开展有益的文化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希望韩方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向前发展。
图为在现场外媒记者提问
法新社记者:叙利亚外交部门负责人阿萨德·哈桑·希巴尼在纽约会见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时表示,叙政府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发言人能否介绍会见情况?中方是否愿意加强与叙新政府的关系?
郭嘉昆:中国和叙利亚人民传统友好。中方支持叙利亚境内尽早实现和平,通过包容性对话找到符合人民意愿的国家重建方案,希望叙利亚坚定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
法新社记者:据报道,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称,中化集团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已经终止,因为根据一项新的政府裁决,政府有权阻止其他国家控制本国战略资产。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具体情况,建议你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
法新社记者: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袭击事件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昨晚再次交火。中方是否计划介入调解?
郭嘉昆: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和睦相处对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邻国,中方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彭博社记者:在拒绝接收波音飞机多日之后,中国商务部今天表示愿意继续支持与美国波音公司的合作。这是否意味着中方改变了对进口波音飞机以及其他美国商品的立场?这是否是中方为缓和贸易紧张关系采取的行动?
郭嘉昆:有关具体项目合作,中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消息稿,你可以查阅。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如果美方希望解决问题,就应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