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次带队去北京,南京市委书记始终围绕一个主题)
4月23日至24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带队在北京走访部分央企和科创企业。
这并非周红波今年首次带队北上。两个月前,2月24日至26日,周红波同样带队在北京走访部分央企总部和科技型企业。
“观江东”注意到,两次带队去北京,周红波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深化央地合作
本次在京期间,周红波走访了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
周红波希望中国中化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做强做大在宁总部,支持推动“减油增化”,积极布局合成生物等新赛道,助力南京石化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希望国投集团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与南京全方位深化基金合作,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合成生物等领域,打造产业链投资的联合体,加快构建产业科技创新生态。
两个月前,周红波同样走访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联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中煤等央企。
图源:南京日报
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更大范围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为江苏省会,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与央企深化合作。
比如,中国石化近年来与南京共同促成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标志性中外合资项目落地和建设,带动了石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周红波希望中国石化进一步优化在宁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导入增量资源,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
“观江东”发现,两次考察均聚焦南京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推动创新协同、产业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南京聚力打造的优势产业。早在2021年,南京出台《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图源:南京市工信局
一个月前,3月12日,南京市召开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工作部署会议,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奋力冲刺,加快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在拜访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周红波希望企业与南京加强深度对接,构建“技术—场景—产业”协同生态,加快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数字能源等领域合作,合力布局前沿赛道,携手做大产业规模。
智能电网是南京的优势产业。数据显示,南京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近1200家,已逐步成长为规模全国领先、技术优势明显、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人才储备力量雄厚的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该集群营收超43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拜访国家电网时,周红波表示将积极助力电网重大工程和老旧设施升级改造,希望国家电网在宁强化全产业链布局,共同推进南瑞集团早日实现“双千亿”目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动产科融合
本次考察期间,周红波表示,要牢牢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促进各类企业发展需求和南京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两个月前的北京之行,周红波同样聚焦深化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坐标全国,江苏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为江苏省会,这是南京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必答题”。
开年以来,围绕这道“必答题”,南京动作不断。
南京今年的“新年第一会”就是全市科技大会暨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3月26日,南京市举行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周红波在致辞时表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南京必须扛起的省会担当。
图源:南京日报
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开幕。周红波在致辞时表示,“南京将以‘打头阵’的高度自觉,致力技术策源打造前沿高地,致力成果应用培育创新沃土,致力生态共建构筑‘热带雨林’。南京期待与各界结成更加紧密的产业科技创新共同体。”
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力军。
在京期间,周红波走访了京东方、思朗科技、星河动力等企业,希望京东方加力推动技改提升项目,优化产能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南京将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一如既往支持企业在宁发展壮大;见证签约共建3D科学计算全国生物应用总部、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与企业负责人交流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产业发展趋势,表示南京将着力建好创新平台、构建产业生态,为更多科创型企业在南京茁壮成长提供肥沃土壤和一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