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州小伙心肺肾全被设备替代,在ICU住了29天!医生:这种病死亡率达70%!)

深夜就医的胸痛患者

飙升至千倍的心肌损伤指标


看似典型的心梗症状


却隐藏着更为凶险的


“隐形杀手

死亡率高达50%至70%
德州小伙心肺肾全被设备替代,在ICU住了29天!医生:这种病死亡率达70%!
深夜惊魂

一场死神的“身份骗局”

2月13日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医院的宁静。李先生在外院被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危急,患者家属决定转院至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接诊医生看到李先生的检查结果时,心头一紧——肌钙蛋白飙升至正常值千倍,心电图ST段显著变化,所有症状都指向心梗。

然而,接诊团队在看似典型的症状中,察觉到一丝异常——

患者血压骤降至70/40mmHg,尿袋里连续3小时未见滴落,意识状态更是呈进行性恶化。

“这不是典型心梗!”医生发现患者多系统衰竭的征兆太不寻常,这种全身性崩溃,与单纯心梗的病理进程存在微妙差异,于是救治团队当机立断启动多学科会诊。

心肺肾全部由医疗设备替代

打响“复合心肺保卫战”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室灯火通明,一个令人担忧的诊断浮出水面——

暴发性心肌炎。这是一种多由病毒感染诱发的急症,起病24小时内即可导致心源性休克,临床误诊率超过60%,死亡率高达50%至70%。

此刻,疾病正以小时为单位快速进展,摧毁着李先生的心脏功能:心脏收缩力仅剩正常值1/3,需4种升压药维持血压,心脏骤停、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应激性大出血、凝血功能紊乱接踵而至。

德州小伙心肺肾全被设备替代,在ICU住了29天!医生:这种病死亡率达70%!

生死关头,

心内科团队当机立断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帮助心脏供血,植入临时起搏器帮助心脏搏动;心外科团队紧急启动体外膜肺氧合(ECMO)人工心肺,为心肺争取休整时间。重症团队启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吸附清除代谢废物、炎性介质等进行血液净化。

至此,李先生的心、肺、肾全部由先进的医疗设备替代,自身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争取了宝贵的康复时机。

在多学科会诊(MDT)协作机制下,感染防控、内环境调节、凝血功能紊乱纠正、免疫维护等难题逐一破解。

第7天,李先生的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代表心脏功能的左室射血分数从开始的15%回升至正常值55%,ECMO撤机前的“阻断试验”中,李先生的心脏竟然独自扛住了3小时的考验。虽然撤机后48小时又遭遇了突发室速、心脏停搏的考验,但预先植入的临时起搏器成功化解了危机。危及生命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也通过急诊胃镜止血在床旁有效控制。这场”生命接力赛”迎来转机。

术后,心脏康复科第一时间进驻,对李先生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29天的救治后,李先生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
暴发性心肌炎是急性、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特点是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死亡风险极高。
发病机制涉及心脏固有免疫过度激活和炎症风暴形成。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与急性、非暴发性心肌炎类似,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非感染因素(包括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和药物中毒等)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此类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是极其重要的。
爆发性心肌炎十分凶险,救治更是争分夺秒。因此,及早确诊、尽早治疗是逆转爆发性心肌炎的关键。爆发性心肌炎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或腹泻等。
若感冒后伴有全身极度乏力、肌肉酸痛、头晕、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
,以免失去最佳抢救时间。

德州日报融媒体出品

通讯员|贺佳贝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