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又冲中国来。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29日报道披露,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日签署的一份秘密内部指导备忘录显示,美国把中国视作所谓“唯一的步调威胁”,将阻止中国大陆“夺取”台湾和加强本土防御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宁愿减少在欧洲、中东等地军事存在并接受由此带来的“风险”,同时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卫责任,俄罗斯威胁主要由欧洲负责。这份文件显著调整了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但被认为在全球撤退与展示力量之间存在矛盾,有议员直指其“令人困惑”,可能难以执行。
这份文件名为《临时国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在大多数段落中标有“秘密/禁止外国人接触”字样,于3月中旬在整个国防部内分发,并由赫格塞思签署。文件为国防部高级官员设定了优先级框架并提出了执行该工作的愿景,还指示军方在打击非法移民和毒品贩运中发挥更直接作用。
报道称,尽管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均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大威胁”,并调整军事力量以准备和遏制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但赫格塞思签署的这份最新指南非同寻常,它将中国大陆可能进攻台湾视作优先于其他风险的核心事态,将庞大的美国军事架构重新定位于印太地区。
赫格塞思在文件中炒作:“中国是(美国)国防部的唯一步调威胁,阻止中国(大陆)对台湾形成既成事实的‘夺取’——同时防御美国本土,是国防部的唯一首要情景。”
3月28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部,美菲防长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根据这份指导意见,鉴于人员和资源的限制,五角大楼将“在其他战区承担风险”,并向欧洲、中东和东亚的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增加国防开支,以承担起对来自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威胁的大部分威慑责任。
文件称,五角大楼在规划有关大国战争的应急方案时仅考虑与中国的冲突,称俄罗斯的威胁主要由欧洲盟友应对。
此外,拜登政府2022年《国家防御战略》强调联盟在对抗俄罗斯“侵略”时发挥的作用,称“互利联盟和盟友是我们最大的全球战略优势”。而赫格塞思的指导文件则表示,北约必须承担“远大于以往”的防卫责任,因为美国将把优先事项转向他处,无法提供足够的军力。
美国国防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一名看过这份文件的民主党议员助手透露,这份指导意见已提交给国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但两党议员都对这份指南感到困惑。这位助手指出,该指导意见呼吁美国从包括中东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地区撤军,但政府却一直专注于展示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火力威慑,并向伊朗施压。
这位助手说:“一方面我们希望美国在世界上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军事主导地位,我们想无处不在,但另一方面又不想去任何地方,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这是不一致的,对他们来说,据此制定战略将很困难。”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份文件宽泛且有时带有党派色彩地详细阐述了特朗普为应对并赢得与中国的潜在战争、以及保护美国免受包括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在内的“近邻”地区威胁所做的设想。这份文件带有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明显痕迹,在某些方面几乎是该智库去年“2025计划”报告的逐字复制品。
所谓“2025计划”的核心是,对内,美国保守派要发动一场针对自由派的全面“文化战争”,打击涉及LGBTQ的各种“政治正确”,回归传统的、保守派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且大规模改组美国政府部门,确保美国政府各级官僚体系能够严格执行特朗普的意志。尤其是涉华部分,充斥着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深深的偏见、敌意甚至是仇恨,鼓吹在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各领域跟中国“全面脱钩”。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分析,该指导意见其中的几段内容与传统基金会去年的报告极其相似,有些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基金会那份报告的合著者之一亚历山大·韦莱斯-格林(Alexander Velez - Green)如今正在五角大楼担任高级政策官员。
传统基金会去年8月发布的那份报告建议,五角大楼应优先考虑三个核心问题:阻止台湾“遭入侵”、本土防御以及增加盟友与合作伙伴的防务责任——这些都与赫格塞思的指导意见如出一辙。
上述国会助手说,国会山的工作人员很容易看出这份文件受到了传统基金库的影响。
传统基金会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特朗普“二进宫”仅两个多月,已频频在中美关系上制造事端。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情报机构再度炮制出一份涉华报告,大肆渲染所谓“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军事和网络威胁”。
报告炒作称,中国大陆在高超音速武器、网络战、人工智能(AI)及核武库等方面能力不断提升,目标是到203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AI领导者,在夺取台湾和威慑美国军事干预方面,可能正取得“稳步但并不均衡的进展”。
在报告发布后的听证会上,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在听证会上称,中国是美国“最有能力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军方正在部署先进的能力,包括高超音速武器、隐形飞机、先进潜艇、更强大的太空和网络战资产,以及更大的核武器库”。
对于美方老调重弹炒作所谓“中国威胁”,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驳斥称,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夸大中国的威胁,以此作为维持美国军事霸权的借口。
刘鹏宇强调:“中国决心成为世界和平、稳定和进步的力量,也决心捍卫我们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延伸阅读
美媒:抢夺中国主导地位 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美国极尽巧取豪夺之能事,试图抢夺中国占据的主导地位,其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如今,连美媒也看不下去了。彭博社当地时间3月28日刊发评论文章警告称,如此这般寻找关键矿产的美国,当心可能“走火入魔”(astray)。
文章首先称,在关键矿产上,一方面中国主导供应链且又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另一方面美国严重依赖进口,而其重建供应链进展缓慢,种种因素让美国在该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无论是“吞并加拿大”,还是“购买格陵兰岛”,或是“武装乌克兰”,美国这类讨论的背后都出于同一个优先事项——获得更多关键矿产资源。
然而,在彭博社看来,这样的应对策略是错误的。乌克兰矿产开发项目似乎并不切实际,不仅商业可行性存疑,而且费时费力;而原本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似乎有意合作,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台就发出威胁恐吓,也同样适得其反,让美国面临外交困境。
就在美媒发出警示的同一天,特朗普想“吃下”格陵兰岛的野心仍在日益膨胀。“不让来却硬要来”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不顾抗议,强行登上格陵兰岛视察美军基地。在短暂的几个小时行程里,万斯对着格陵兰岛和丹麦威逼利诱,甚至还用中俄做借口,试图合理化美国的霸权行径。
美国一处矿产开采地区 彭博社
文章首先认为,美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从半导体,到雷达,再到电动汽车电池,中国主导着几种原材料的开采和提炼,这些原材料是生产现代军事和经济关键组成部分的必需品。
对于美国而言,目前重建供应链的努力进展缓慢,开设新矿山和加工设施成本高昂、耗时长、环境风险大,而且当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量来控制价格时,商业上也面临挑战。
美国有15种关键矿产的供应仍100%依赖进口,其他29种矿产的供应超过50%依赖进口。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还对用于电脑芯片和国防应用的镓、锗和锑等相关物项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
但彭博社认为,特朗普想要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乌克兰开采“矿产财富”的梦想,无疑是一种“危险的分心”。且不论这些矿藏的商业价值还远不能确定,即便具有商业可行性,开采其中的一些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
当地时间3月28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尤利娅·斯维里坚科证实,乌克兰政府已收到美国矿产协议文本,当下正围绕其展开一系列工作。但目前双方尚未达成最终共识,相关工作和磋商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她强调,乌方目前拿到的是一个工作版本,该版本“基本反映了美国法律专家的立场和方法”,乌方正在制定自身立场,并在必要情况下与最高拉达(议会)进行磋商。“政府正在努力确保该协议反映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并符合与美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精神。”
这份协议的严苛程度,让乌克兰经济学家、基辅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Kyiv)的创始校长谢列梅塔(Roman Sheremeta)都不禁直呼,新提议“实际上把乌克兰变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几名乌议员也向《纽约时报》表示,乌克兰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协议,需要进行新的谈判。
比起乌克兰,彭博社认为加拿大甚至格陵兰岛拥有更直接的开采潜力。文章称,在美国发出威胁恐吓之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本似乎非常愿意合作开发,但特朗普政府做出挑衅行为的外交成本完全盖过了可能产生的收益。
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及其妻子的格陵兰岛之行原本是一次为期三天的文化之旅,但在当地人的强烈抗议后缩减了行程,改为在一个孤立的美国太空基地进行几个小时的访问。
在这次短暂的旅行中,这位近期“群聊泄密”丑闻事件主人公之一,先是脏话连篇地描述了天气多么寒冷,随后感谢在格陵兰岛服役的美国军人,最后警告世界要认真对待特朗普对这片土地的渴望。
万斯3月28日强登格陵兰岛,视察美军基地 CNN视频截图
讲话中,万斯显然想要分化格陵兰岛和丹麦,在对丹麦口诛笔伐的同时,又向格陵兰岛人做出承诺。期间,他没忘用“中俄威胁”做借口,试图合理化美国霸权行径。他声称,格陵兰岛周边安全程度不如以往,“因为我们的一些盟友不给力,中国和俄罗斯对格陵兰岛及美国人在此的活动越来越感兴趣。”
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也重申了他控制格陵兰岛的决心。他告诉记者:“我们需要格陵兰,这对国家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拥有格陵兰。这不是‘你认为我们可以没有它吗’的问题。我们不能没有它。”
彭博社认为,特朗普威逼盟友也会使美国偏离本应采取的更有用的措施,并分散其精力。
上周,特朗普签署的一项新行政命令,旨在简化审批程序,开放联邦土地用于矿物生产,并为采矿和加工项目释放资金。文章称,其实还可以做更多事。例如,尽管五角大楼表示,其正按计划在2027年前开发一条“从矿场到磁铁”的供应链以满足国防需求,但目前库存量太小,甚至无法应对相对短暂的供应中断。为确保能应对更持久的冲突,应增加资金和库存。
此时,彭博社又撺掇称,美国应想办法通过开发使用更少关键材料的技术来超越中国,比如锂金属电池或不需要稀土元素的磁铁,一些初创企业已展现出潜力,但急需资金支持。同时,美国在2022年仅颁发了312个采矿和矿物工程学位,因此美国还迫切需要加强其人才队伍建设——为外国研究人员提供签证、建立材料科学博士项目,并加强大学与当地产业之间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
文章声称,与其威胁“友好国家”,美国不如与它们更紧密地合作,以扩大“非中国供应链”,比如:扩大《通胀削减法案》中的电池补贴范围,将更多“友好国家”的矿产纳入其中,同时加强对中国来源材料的限制等等。最后,彭博社不忘“加油打气”,声称尽管美国不能忽视其矿产的脆弱性,但最终,美国的创造力将是应对威胁的唯一可靠解决方案。
美国超1000种使用镓、锗、锑的武器系统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供应商 美国戈维尼公司制图
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发文称,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即使特朗普能够让美国公司开采更多稀土资源,他可能也不得不将大部分稀土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报道援引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认为,中国主导着一些关键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让自己对于美国及其盟友国防技术的关键部件供应方面具有影响力。“美国国防工业基础本来就缺乏满足自身国防技术生产需求的能力,中国进一步限制出口,只会让中国在此方面进一步超越美国。”
此外,特朗普能否通过矿产协议等手段降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同样遭到外界质疑。《日经亚洲》援引多名业内资深人士的观点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开发乌克兰稀土项目“纯属虚构”。
香港《南华早报》也指出,特朗普此举或许能减轻美国的部分压力,但不会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管制将失去作用,并强调——中国目前拥有全球60%以上的稀土储量,并完成了全球90%的稀土资源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