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班早,你骑着小电驴,想赶在高峰期前回家。到最后一个路口,趁着车辆稀少,你本想来个帅气的“漂移”右转,却没留意到左侧向你靠拢的黑色影子——一辆满载的大货车也正在右转,离你也越来越近。
转角遇到的不一定是爱,还有可能是“马路杀手”。
2022年末,全国拥有货车451.12万辆,甚至比全国的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非网约车)加起来还多[1]。
遇着大货车,记得躲远点。因为司机一坐上货车座驾,很可能就“瞎”了。
货车不语,只是一味产生盲区
货车司机看不见,最主要的原因是,货车驾驶座离地面太高了,很容易因此产生盲区。
小汽车司机的视线大致与骑自行车的人、行人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但卡车驾驶员的视线远高于一般小车,司机坐得越高,盲区范围越大[2][3]。
例如,当司机的视线高度为2.5米时,他可能无法看到副驾驶一侧1米范围内的骑行者;而当货车司机的视线高度升高到2.7米时,盲区范围可扩大到0-2.5米[3]。
如果没有视镜,视野盲区里可以隐藏20多个自行车手 / [3]
就算车上有各类视镜的帮助,货车也存在盲区。
央视网财经频道曾经对一辆车身长12米,高度近3米,宽4米,并装备了6个视镜的货车进行实验[4]。
志愿者分别被分配在距离副驾驶门约半米的位置、驾驶座车门下方以及车尾处。实验人员摘下眼罩后,从6个外视镜中均未发现副驾驶和驾驶座下方隐藏的14个志愿者[4]。
盲区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货车驾驶室A柱(如门框、风窗玻璃镶条以及它们的附件)遮挡视线,或者车辆未安装倒车影像与倒车雷达[4][5]。
根据国家标准GB15084-2022《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间接视野装置包括视镜和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然而,该标准并没有要求货车必须安装CMS,仅规定了间接视野装置的数量,这意味着货车可以只安装视镜[6]。
陷入视野盲区的货车司机,无法注意到周边骑行电动车或自行车的行人 / [2]
货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盲区更为致命——你可能在路口见过地面上的大货车盲区警示标识,红色半月形标志上有“危险区”字样,指的就是俗称“死亡弯月”的内轮差盲区[7][8][9]。
这是因为货车转弯时,车辆前轮和后轮转弯半径有差值,后轮走过的轨迹不同于前轮,在外侧型车辆近似弯月的区域[9]。
据数据模拟,六个车轴的货车(每轴每侧有1-2个轮胎),形成的内轮差盲区面积可达40.39㎡[9],这可比你在北上广合租房间的面积要大。
货车动起来时,能从后视镜看到的区域也会变小,并且会和内轮差盲区相互作用,增加事故风险[10]。
我们日常看到的货车,除了只牵引一个车厢的,还有连着好几个车厢挂在一起牵引的挂车。
后视镜只能看到拖车车身,无法看到夹角内状况,内侧形成视觉盲区 / 图虫创意
挂车右转夹角达到最大值63.5° 时,内轮差盲区的宽度最大,可达到4.4米,后视镜盲区也处于最大状态[10]。
司机不看路,路人要遭殃
除了客观存在的盲区,司机自己可能也没有足够注意查看视镜和路况。
一项来自荷兰和瑞士的研究通过在卡车的不同位置安装摄像头,记录了39名卡车司机在城市交叉路口进行1903次右转操作中的查看行为——每次右转时,卡车的行驶轨迹都有可能与非机动车道交叉[11]。
研究将右转操作分为两阶段:操作前(司机大约需要6秒对道路状况做出反应)和操作中(从右转开始到结束)[11]。
研究结果显示,在1397次右转操作中,司机本有足够的时间查看盲点镜,但只有33%的操作中,司机在6秒适应期和右转都看了盲点镜;剩下67%要么没在操作前看、要么没在操作中看,甚至有将近30%的操作,司机两次都没看[11]。
当你骑着电动车经过,很可能正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角度:在司机的视镜和直接视线中,只能看到你头顶的一小部分和鞋子。因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轮廓相对较小且不显眼,很容易在盲区中被忽视,从而消失在司机的视野里[2]。
盲点镜能观测副驾驶侧方的盲点区域 / 图虫创意
卡车司机是否查看盲点镜,其实与交通规则、道路交叉口布局、自行车和行人设施、速度限制以及视觉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11]。
如果道路上缺乏类似斑马线的标记或提示,司机查看盲点镜的频率就会降低;反之,如果自行车道通过物理隔离与机动车道分开,司机在转弯前往往会多看几眼盲点镜[11]。此外,驾驶疲劳也会导致驾驶员对前方道路的视觉处理变慢,反应变得迟钝[12]。
在中国,约有40%的卡车司机平均每天驾驶8到12小时。近10%的卡车司机平均驾驶时间超过12小时[13],其中,持续驾驶时间达到12小时及以上的司机占比接近一半。研究发现,在手动驾驶模式下,驾驶员每增加2小时的驾驶时间,反应时间就会增加0.032秒[12]。
如果你考过驾照,应该对科目一中“驾驶人驾驶4小时后应休息20分钟及以上”这一要求印象深刻。
很明显,许多卡车司机的实际驾驶时长远远超过了这一规定。
将近一半的卡车司机连续行驶时间是交规的三倍 / 图虫创意
一个健康的驾驶人在连续驾驶4到8小时后就会出现暂时性疲劳,更不用说那些以长途运输为职业的货车司机了[12][14]。
并且,卡车司机的驾驶时间也容易导致疲劳。为了避免拥堵、限行,卡车司机会选择在夜间出发,晚上8点后开车3小时及以上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13]。
凌晨是人睡意最浓的时刻,而货车司机夜间行车会破坏正常的生物钟,容易感到疲惫[14]。研究显示,2016年城市货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在22:00至次日6:00的比例接近20%[15]。在午夜到次日7:00期间发生的车祸中,相关人员重伤的可能性更高[16]。
超载超速货车,是重量级公路杀手
货车不仅存在较大的盲区,还常常伴随着大质量和高速度,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截至2016年,载重货车道路交通事故中有80%以上是由于超限超载运输引起[17]。
即使没有超重,货车本身的质量也比小汽车大得多[18]。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大,运动状态难以改变。并且,在高速驾驶中,车辆制动距离更大[19],这就要求司机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一项综述指出,若车辆提高速度,碰撞率呈指数级上升,事故率的增加速度更快,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上[20]。
货车超载易使车辆失控,严重时甚至可能刹车失灵、造成追尾 / 图虫创意
而如果你是行人,一项综合性的研究表明,撞击速度每增加1km/h,行人的死亡概率平均上升11%[21]。
如果碰上重型卡车,即便撞击速度不超过10km/h,行人的死亡风险也无法控制在5%以下[22]。
超速超载导致的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以2023年1月8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事故为例,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货车超载近30吨,司机超速驾驶并冲入人群,导致17人当场死亡[23]。
所以,路上遇到大货车,避免事故的最好办法是避让。当你经过路口,尤其是急转弯路口时,最好远离正在转弯的大货车,尽量别和它一同进入路口。距离产生美。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2022).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Niewoehner, W.B., & Berg, F.A. (2005). Endangerment of pedestrians and bicyclists at intersections by right turning trucks.
[3]Summerskill, S.J., Marshall, R., Paterson, A., & Reed, S. (2016). Understanding direct and indirect driver vision in heavy goods vehicles.
[4]央视网.(2019).大货车周围能藏多少人?有几十人你相信吗?
[5]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6]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
[7]人民网.(2022).厦门44个路口设置“红色月牙”标识 帮助行人避开大货车视野盲区
[8]深圳特区报.(2024).深圳启动重中型货车右转不停让交通违法整治
[9]王清洲, 徐令选, 范鑫, & 郭凯. (2017). 货车右转视线盲区形成机制及交叉口安全性
[10]Wang, Q., Sun, J., Wang, N., Wang, Y., Song, Y., & Li, X. (2022). 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ormation of the Blind Zone of a Semitrailer Truck in a Right-Turn Collision. Sustainability, 14(16), 9805.
[12]黄春喜, 谢炜垠, 黄奇浩, 朱言, 崔迪潇, & 贺登博. (2024). 辅助驾驶系统对重型卡车驾驶员长途驾驶中疲劳程度的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2(6), 846-855.
[13]传化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查课题组.(2018).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4]李都厚, 刘群, 袁伟, & 刘浩学. (2010).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 (Doctoral dissertation,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15]赵琳娜, 贾兴无, 戴帅, 巩建国, & 支野. (2018).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解析. 城市交通, 16(3), 9-14.
[16] Pahukula, J., Hernandez, S., & Unnikrishnan, A. (2015). A time of day analysis of crashes involving large trucks in urban areas.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75, 155-163.
[17]交通运输部公路局.(2016).把准脉搏 精准发力 全面加强超限超载治理——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德金解读《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
[18]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
[19]张景海, 张萌, 柴萌, 李世武, & 戚培心. (2019). 基于制动距离的载货汽车制动安全状态辨识方法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
[20]Aarts, L., & van Schagen, I. (2006). Driving speed and the risk of road crashes: a review.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38(2), 215–224.
[21]Hussain, Q., Feng, H., Grzebieta, R., Brijs, T., & Olivier, J. (20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ct spe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pedestrian fatality during a vehicle-pedestrian cras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29, 241–249.
[22]Matsui, Y., Oikawa, S., Sorimachi, K., Imanishi, A., & Fujimura, T. (2016). Association of Impact Velocity with Risks of Serious Injuries and Fatalities to Pedestrians in Commercial Truck-Pedestrian Accidents. Stapp car crash journal, 60, 165–182.
[23]新华网.(2023).江西南昌“1·8”20死19伤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