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也是抗日战争80周年纪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各种纪念活动,不仅缅怀前人为保卫世界和平与争取民族解放而作出的巨大牺牲,而且在近年烽烟渐起的世界局势之下,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战胜利是特别具有现实的警醒作用。要纪念历史,警醒当代,就必须对历史有着正确的观念。本文提及两项观点,是过往在纪念同类历史活动中较少被留意和提及的:



一,在进行抗日战争历史教育活动中,讲授中国军民消灭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性,不亚于讲授中国军民付出牺牲的重要性。尤其中国军队击毙多少日军高级将领,更是在抗日战争历史教育中绝少提及的。

二,警惕西方历史学界一直存在的忽略中国抗日二战史观,这不仅要防止这类史观干扰我们抗战历史教育,同时在说好中国故事方面,也应该包括向西方世界说好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故事。

本期先讲第一点。1970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美国战争电影《巴顿将军(Patton)》第一幕,展示了美国二战将领巴顿将军对部队的一场演说。演说词中有这么一句,令人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他的真实言论:

“没有人通过为国牺牲而赢得战争,他应该通过让他的敌人为国牺牲而赢得战争。(No bastard ever won a war by dying for his country.He won it by making the other poor dumb bastard die for his country.)”

这里绝不是要抹杀为国牺牲英雄们的事迹,而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巴顿将军对战争牺牲的态度并不可取,但通过强调击毙敌人来鼓舞己方士气的做法,却很值得参考。既然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既然我们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么我们除了要纪念牺牲和作出重大付出的军民之外,同时也要大力宣传中国军民消灭了多少日本侵略军,特别是击毙了多少日本高级将领,这才能起到扬我国威的激励作用,这才更能唤起我们后人尤其青年一代的民族荣誉感和胜利自豪感,本文姑且称之为“抗战战绩史观教育”。



史学界应该进一步整理校对有关消灭日本侵略军人数的史料,从而让教育界可以把史学界的专业研究成果,放入历史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当中去。关于在各个战场和战役中消灭日本侵略军的人数统计,史书记载不可谓不多。但对于击毙多少日军高级将领,例如日本陆军和海军将军人数,不同的历史记录是不尽相同,中文史书不统一。有些历史记载是14年抗战合共大约一百零几名日本陆海军的将军,有些资料显示是99名,有些统计是80多名,有些资料则显示只有18名日本将军死在中国战场,彼此相差太大,变得不足采信。

之所以存在这么混乱的记载,不是因为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者不够专业,而恰恰是因为我们从整体上就不重视这种“战绩史观教育”,所以并没有认真看待对击毙日军将领的史料校勘和统计。举个例子,1939年11月,八路军在河北涞源县黄土岭战斗中,一举击毙日本陆军中将阿部规秀,震动全国,对抗战士气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在内地和香港的历史教材和通俗读物中,也有很多提到这个战绩。但是,有些读物却很不精准,把击毙阿部规秀视为“第一个在中国战场被击毙的日本将军”。准确地讲,阿部规秀应该是第一个在中国战场被击毙的“陆军中将”。

二战日本军队军官的军衔,分成陆军和海军两类,分别包括陆军将军级、海军将军级、陆军佐级、海军佐级和陆军尉官与海军尉官。将军当然是高级将领,再细分为三级:陆军大将、海军大将、陆军中将、海军中将、陆军少将、海军少将。故此,如果精准划分的话,阿部规秀是在抗战期间被中国军方击毙的第一位陆军中将,而不是在所有被击毙的日本陆海军将军中的第一个。如果把少将算进去,在阿部规秀中将被击毙之前,已经有几个日军少将被击毙。

这里有几个计算定义标准,是军事历史统计所通用:

首先是被击毙还是其他缘故死亡。死在中国不一定是在战场上被直接击毙或者毙伤之后不治,还有别的死亡原因:

病死,例如陆军中将渡久雄,在1939年染重病死于黑龙江省密山。

事故,例如陆军航空兵中将小笠原数夫,在1938年死于湖北省孝感一场事故中。

自杀,例如陆军少将(死后追赠军衔)山县武光,在1939年于中国东北边境自杀,因为所属部队在与苏联进行的诺门坎战役中全军覆灭。

被刺,例如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在1932年被朝鲜志士刺杀于上海。



其次可以再划分死亡时的军衔,还是死亡后日本军方追赠的军衔。一般来说,二战时期日本军方会对被击毙于战场的军官追赠军衔,通常会提升一级。例如死时是陆军大佐(上文提及的“佐级军官”中的最高级),那么死后就追赠为陆军少将;如果死时已经是陆军少将,那么追赠为陆军中将,例如上文的阿部规秀就是如此。

最后是史料的来源。网上有关日军死亡将军的资料很多,但不尽不实,统计标准混乱不说,很多都没有资料来源,难以取信。笔者主张要同时参考中日两国的历史记录,中国方面的纪录不尽存在于各种军史资料中,同时还存在于某些地方志记录,另外台海两岸的纪录和研究都可以参考。至于日本方面,二战结束之后没多久,当时的日本防卫厅已经开始整理战争期间各种军方文件,编撰了很多大部头的官方战史纪录,例如《大东亚战争史》之类,但这些战史记录绝少提到死在各个战场上的日军将军名单。具有比较权威参考价值的是《日本陆军将官辞典》和《日本海军将官辞典》,不是说这两本书一定精确无误,但至少有比较全面的姓名和简介记录,方便作进一步的史料比较和人物情况确定。

期待我们专业的历史工作者,能够根据各方史料和研究,整理出一份比较权威准确的侵华日军高级将领死亡录,从而从战绩而不是仅从牺牲的角度,来还原一个更全面的抗战胜利历史,丰富我们的抗战历史教育内涵,提升青年人对抗战历史的认知和对胜利的自豪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