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和周璇的第一胎是一对双胞胎女儿,若是在和平年代出生,两个小姑娘可可爱爱,可惜姐妹俩出生在了硝烟弥漫的抗战战场上。
周希汉从一个莽汉,成了会照顾人的“细心女人”。结婚前,周希汉对比他小10来岁的妻子,就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常常迁就、放任周璇的个性。哪怕同志们对他有了微词,他也不在乎。
周璇不姓周,是在抗战反“扫荡”的时候改的,意思就是和敌人周旋。她的原名叫柴英。
周璇参加革命后,积极向上。那时,陈赓为部下说媒,把周希汉介绍给周璇。两人并非一见钟情,起码周璇不是。不过,在陈赓的强势撮合下,两人还是结了婚。
周璇当了母亲以后,周希汉对她更是百般疼爱,有人说,周希汉从此有了一个重要的弱点。尽管周希汉军中事务繁忙,但只要闲下来,他就要伺候妻子。
两个孩子长得一模一样,为了区分开,周希汉给孩子们的手腕上,系了两根不同颜色的线绳。考虑到周璇照顾孩子劳累,周希汉化身超级奶爸,乐此不疲地哄两个娃。在战场上,没见那个父亲,有周希汉如此上心!
两个孩子的名字,是周希汉取的。分别取自他和妻子老家“省的简称”,姐姐叫周鄂,妹妹叫周晋。没曾想,两个孩子最终的命运却是如此之苦。
鲜有人知,当年张祖谅将军的第一个孩子,也是那个时候夭折的。
1942年,面对日本鬼子的“大扫荡”,时任386旅的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张祖谅挑起了迎战重担。因为当时旅长王近山、政委刘忠都未到职。周、张两人都是老红军,虽然配合机会不多,但却相当默契。
5月,日军出动7千多人,对386旅的驻地实施合围。周希汉利用熟悉地形,以及群众基础等优势,同敌人周旋,并连续三次跳出鬼子设下的伏击圈。当部队整合的时候,周希汉和张祖谅发现,他俩的老婆都不在队伍里。
周希汉不顾阻拦,坚持要去寻找老婆,张祖谅也表示要同去。两位首长只带着一个警卫排就出发了。后来,找到人后,周璇和王华表示,两人和队伍走散后,就混在了乡亲们中间。因为长期做地方党的机关工作,丝毫没有害怕。倒是两位首长吓得不轻。
那时候,周璇和王华都怀孕了。王华后来生产时是难产,加上情况危急,孩子出生不久就去世了。
而周璇的双胞胎女儿刚过满月,敌人的新一轮“扫荡”又开始了。
此时,386旅已经改称“太岳二分区”,周希汉任副司令员,他带着部队和鬼子在山里兜圈子。可几天后,周希汉却接到了一个噩耗,大女儿周鄂死了。周希汉赶到妻子身边后,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由于鬼子兵追得紧,周璇在部队短暂休息中,只来得及喂了小女儿周晋。等部队甩掉鬼子兵,回到营地后,周璇才发现孩子被饿死了。夫妻俩都很难过,周希汉亲手挖了坟墓,用一个小木板做了匣子当作孩子的棺材。
埋葬了孩子以后,周希汉来不及悲伤,因为“扫荡”还没结束,鬼子兵只是暂时没跟上来,但并未撤走。
几天后,周希汉刚和日本小股部队交完手,回到机关看妻子时,发现小女儿也死了。原来,周璇跟着机关夜间急行军,翻越山顶的时候,裹在小孩身上的小被子不知何时被大风刮跑了。当周璇发觉不对劲儿时,孩子已经冻僵了。
周璇大喊着叫来了医生,医生忙碌了好一阵子,还是没把孩子救活。周希汉原本要责骂妻子,问她为什么没有好好地保护孩子?但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知道,妻子只会比他更加难过。
因为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周希汉决定把两个孩子合葬在一起。尽管是有迷信说法,孩子们死后不孤单,但这也表达了周希汉对两个孩子的疼爱。可是,等他来到大女儿的墓地,却发现墓被鬼子兵给挖开了,裹着孩子的小被子也被扔出去了,孩子的尸体暴露在外面。
周希汉气愤不已,他真心想把鬼子兵的心剖开,看看究竟有多黑!不过,他也感到庆幸,多亏当初没有在墓碑上写他和妻子的名字,否则孩子的尸体也将得不到安定,甚至比现在的情况更加糟糕。
周希汉把两个孩子埋葬了以后,担心鬼子兵再破坏,便把墓碑也埋在了地下。两个女儿是周希汉的“软肋”,他甘愿在女儿们面前当细心的奶爸。但恶毒的鬼子兵,把这份美好毁灭了。
从此,周希汉和鬼子兵不仅有国仇,也有了家恨。
周希汉和周璇后来又生育了5个孩子,4子1女。对于几个孩子,周希汉都会给他们讲两个姐姐的故事,让他们记住历史,今后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不能让两个姐姐和老百姓们的血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