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杭州银行行长虞利明,在业绩亮眼情况下突然辞任。
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对银行业离职现象的关注。
大家这才发现,截至目前,2025年银行整体离职率近20%,新员工流失率更是高达70%
虞利明
可在大众印象中,银行一直是高薪、稳定、体面的代名词。
许多家长都将银行作为孩子职业规划的首选,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端上这个“金饭碗”。
如今,这个曾经令人艳羡的行业,到底怎么了?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金饭碗变形
在银行离职一事上,网友“南有骐迹”道出了他的辛酸经历。
他在职期间,工位正对着一台360度无死角的监控,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纳入镜头。
虽说初衷是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但连一个轻微的咳嗽声都可能招来投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天坐在柜台前,他必须时刻绷紧神经,保持完美的微笑和标准的服务姿态。
更令人窒息的是,银行对员工的管控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
手机?不好意思,柜员碰都不能碰一下,否则立刻面临罚款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严苛的管理制度,让他感觉自己像是被关在了一个“数字牢笼”里,喘不过气来。
工作节奏更是快得让人崩溃。
每天清晨7:30,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银行员工就要准时到岗参加晨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会上,每个人都要汇报前一天的业绩完成情况,还要当场制定新的目标。
这种充满压迫感的会议结束后,他们立即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中午休息?那是奢望。忙起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好好吃顿饭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到下班时间,工作却还没完。整理传票、学习合规文件,这些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别看银行5点就关门了,但员工往往要熬到晚上8点才能真正离开。
而另一位2020年入职的网友,则说了作为一名普通柜员的工作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不仅要应对日常业务,还要完成各种营销任务:拉存款、卖理财产品、开信用卡、完成贷款指标……
这些任务对于一个缺乏人脉资源的新人来说,简直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天,她都在焦虑中醒来,在压力中入睡。
完不成任务,就等着被行长约谈;业绩不达标,扣绩效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她不得不一遍遍地求助亲朋好友,甚至自掏腰包购买银行的黄金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让她感到身心俱疲,工作也就渐渐失去了“金饭碗”的光环。
但这些,还不是银行离职潮的直接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银行梦碎
薪酬下跌,才是压垮许多银行职员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几何时,银行职员的高薪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不少人刚入职就能拿到月收入2-3万的待遇,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银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随着2023年国家“降本增效”政策的实施,银行业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绩效体系,员工的实际收入开始直线下降。
以前,客户存款100万,员工能拿到几千块的提成,现在同样的业务,提成骤降至几百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变化对员工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江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她2022年入职某国有银行,最初的收入相当可观,足以支撑她在一线城市买车买房的梦想。
可到了2023年底,他发现自己的工资条上的数字,只剩下了2800元的底薪。
图片来源于网络
“2800元在北京连房租都付不起,更别说其他生活开销了。”江楠苦笑着说。
她曾经以为自己抓住了命运的金线,没想到这条线这么快就断了。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挣扎后,她最终选择了离开,成为银行离职潮中的一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可怕的是,银行工作不仅掏空了员工的钱包,还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他们的健康。
由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很多银行员工的身体状况都亮起了红灯。
李芳在某银行做了不到一年半的柜员,2024年的体检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和肾结晶一个不落地全都找上了门。
李芳回忆自己的工作,每天从早忙到晚,经常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她甚至养成了少喝水的习惯,就是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果可想而知,肾脏首先发出了抗疫信号。
身体健康尚且可以通过调养来恢复,但心理健康的创伤却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修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银行柜员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需要保持专业和耐心。
然而,当同一个简单问题被重复解释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客户依然听不懂并开始恼怒时,那种无力感足以击垮任何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钟浩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作为一名有五年经验的银行人,他原以为自己已练就了足够的耐心。
但连续几个月的高压工作和客户投诉,最终导致他陷入了重度抑郁。
公司给了他两周的康复期,但这远远不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他回到工作岗位时,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面对客户了。
每当看到排队的人群,他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最终,他选择了辞职。
而银行业的离职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离职大潮
2015年,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让传统银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崛起,抢占了大量传统业务,迫使银行不断精简网点、裁减人员。
银行业因此迎来了一波“高管出走潮”,超50位高管选择离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一倍,离职的高管超过100位。
2017年虽然稍有回落,但仍有将近80人选择另谋出路。
到了2020年,离职潮开始从高层蔓延到基层,演变成了全员性质的“逃离”。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2年,四大国有银行减少了8200名员工。
2024年中期,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裁减超过3万人,其中国有六大行就占了2万多人。
银行职员们的集体离职,折射出银行内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老旧的管理模式,缓慢的晋升机制,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机会总是偏爱本就握有资源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更感受不到工作的价值。
而对于90后、00后这些新生代员工来说,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他们更看重生活质量,渴望工作的灵活性和意义感,不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完全献给一份压抑的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离开银行的年轻人并没有像上一辈担心的那样“找不到出路”。
有人成为金融课程讲师,将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资源。
有人跳槽到金融科技公司,在新兴领域开拓视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人生价值。
但在离职潮的的背景下,银行想留住员工,必须进行改革。
首要任务是改革考核制度,取消过度“全员营销”的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柜员专注于服务,而不是整天为了完成销售指标而焦头烂额。
薪酬方面,对于高价值业务,提成应该达到基础工资的3-5倍,让员工能够看到付出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员工的关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减少无谓的加班,精简繁琐的形式化流程,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银行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组织减压活动,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之余找到释放压力的出口。
只有这样真正重视人才、关心员工,银行才能重建“金饭碗”的吸引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银行,曾经的“香饽饽”,如今面临离职潮,管理制度严、薪酬大缩水、业务受冲击,问题重重。可年轻人离开后也各有出路,银行若不想被时代抛下,就得打破陈规,重视员工诉求,以变革求新生,让那“金饭碗”再次熠熠生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北京商报-2024-09-04——《银行中报观察|金饭碗褪色,上半年减员4万余人,超七成月薪缩水》
极目新闻-2025-04-02——《杭州银行公告:虞利明因个人原因辞去行长等职务》
和讯网-2024-07-18——《“金饭碗”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