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满江河满,湿邪暗中藏”。小满节气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暑气渐盛,雨水好像油一样,天地间仿佛蒙上一层湿漉漉的纱帐。这种天气也是最让人难受的,虽然作物很喜欢这种高温高湿,但是人却很难适应这样的天气。
人体如果被这种湿气缠身,就很容易出现头重如裹、四肢酸沉、食欲不振等症。那么为啥这个时候的湿气会这么重呢?我们应该如何去除湿气呢?
小满之后,为啥湿气会这么重?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攀升,地气上蒸,雨水频发,这样就会形成“上蒸下煮”的闷湿环境,湿邪最易从口鼻、毛孔侵入人体。
另外,传统医学认为“脾主长夏”,小满后人体阳气外浮,脾胃运化力减弱,水湿难以代谢,堆积成“内湿”。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湿盛则濡泻。”内外湿气勾结,轻则让人昏沉乏力,重则诱发湿疹、关节痛、腹泻等顽疾。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湿气比较重呢?
当你每天感觉到头重脚轻,早上起来,头晕目眩,午后困倦难消。这个时候,说明体内的湿气就比较重了,而且还可以观察一下舌头的齿痕,舌头两侧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口中黏腻发苦。这也说明体内的湿气比较重。
另外就是肩颈、膝盖酸胀;皮肤起疹、瘙痒反复等等,这个也是夏季最为常见的一些情况,也多是因为身体湿气太多从而造成的,那么此时,我们就要注意合理的锻炼,或者是通过饮食排出体内的湿毒。
湿气最怕这4个食物,小满后湿气重,坚持多吃,气血养好,阳气足,那么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个:赤小豆
赤小豆,也是非常适合现在来吃的,它被称之为利水消肿的“祛湿将军”,其性平偏凉,专攻湿热,能通利水道,消肿排脓。《神农本草经》赞其“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做法:把赤小豆清洗干净,然后对其进行浸泡,来上一点薏米,锅中放入姜片,然后放入赤小豆,还有薏米,接着开始加入清水,开始炖煮,40分钟左右,然后就可以直接开始喝了。
第二个:茯苓
小满之后,湿气越发的严重,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吃上一点茯苓,它是健脾渗湿的“千年仙草”,其甘淡平和,既能祛湿又不伤正气,尤善调理脾虚湿盛导致的腹胀、便溏。
做法:准备一点茯苓,还有山药,另外再来上一点大米,把它处理好,然后放入到砂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熬煮成粥,这个也比较的适合夏天来吃。
第三个:陈皮
很多人都忽略了它的价值,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好看,但是却被称之为理气化湿的“黄金果皮”,尤其是时间比较久的陈皮,辛香温润,能醒脾开胃,化解痰湿,兼可理气解郁。
做法:来上一点陈皮清洗干净,接着放入生姜片,再来上一点红枣,把它清洗干净之后,放入到养生壶当中,然后注入适量的清水,吃的时候,过滤一下,这样就可以直接开吃了。
第四个:艾草
既然要去除身体内的一个湿气,那么艾草也是不得不提的一种,它是温阳散寒的“驱湿野草”,其性温,能内服外灸,散寒除湿,尤其适合寒湿体质者(怕冷、白苔多)的人。
吃法:把艾草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到锅中,这个时候再把鸡蛋液放进去,然后开始煮,可以稍微来点盐,煮熟透之后,就可以直接吃, 鸡蛋当中还会带着艾草的香味。
小满之后,湿气比较的重,这个时候我们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此时,要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特性,以饮食为药,温阳化湿。这些看似朴素的食材,实为古人“以食代药”的智慧结晶。如果身体有湿气的话,坚持月余,湿去身轻,气血自生,人也会更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