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5月19日,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新文艺群体专委会、南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在青黄的世界里共赴远方——孟赤歌长篇小说《青黄之旅》阅读分享会”在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图书馆举行。

广西青年作家孟赤歌创作的长篇小说《青黄之旅》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当代青年人创业困境、老年人退休生活遭遇瓶颈的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一群都市失业青年与一个老年旅行团在旅途中相遇相识、相互帮助的故事。与会嘉宾围绕长篇小说《青黄之旅》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索高校文学教育的创新路径。

著名作家、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黄佩华充分肯定了《青黄之旅》在内容主题、故事文本、叙事语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作者“以一个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身份创作出这样一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表示由衷的敬佩。他坦言,作为90后作家,作者既展现了文学硕士的扎实功底,也很好地吸收了当下语境中新出现的流行语言,甚至包含网络语言,“这一点让我的阅读感受得到了新的体验”。作为一名高校文学教育工作者,他呼吁广大同学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多阅读经典作品,多动手写一些文学作品。“将来走向社会,文学经验和文字能力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极大的帮助,文学将为你们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活动现场。李道芝摄

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员、评论家钟世华表示,该作品聚焦养老、破除群体偏见、创新创业、向善向美等主题,既对焦银发群体,用心把握时代的老龄化脉搏,还关注了人的境遇,在人际关系的碰撞中传递善意和温情。同时,通过细致分析《花甲之年》《买话》等小说中构建的老年形象,认为“他们的小说,不单是对城乡之间游走的老年人主体形象的建构,还是在镜像话语理论的观照下,对老年人生存状态、精神需求、心灵救赎、亲情关怀的真实书写。”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丘文桥认为,《青黄之旅》不仅是一部聚焦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主义小说,更通过青年与长者的碰撞,揭示了当代创业文化中“资源匮乏”与“精神困境”的双重命题,以及代际互补对个体与社会的重构意义。《青黄之旅》的价值,正在于以文学之光照亮了那些被忽视的“艰难决定”,当我们不再将年龄视为鸿沟,代际的碰撞便可能迸发出重塑社会的火花。

孟赤歌,本名莫旻昔,现供职于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她以《青黄之旅》创作历程为脉络,分享了“向外借力”“向内修炼”“向阳生长”的成长命题。“我写这本书时,总在思考‘青黄’二字的含义。青是未熟的青涩,黄是沉淀的金黄,二者交融,就是成长与收获的最美色彩。”作者娓娓而谈。

分享会上,来自南宁师范大学的周渝斌、丘蕊怡、刘佩妮、方依妮等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活动主持人、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淑云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旅途中既有美景相伴,也会遇到各种难题。但真正让这场旅行有意义的,不仅是对美景的感受,更是克服一个个困难后的成就感,这体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她勉励青年学生:“你们正处在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光,也希望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走出一段精彩的‘青黄之旅’。”(李道芝、凌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