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David Perdue)2025年5月15日抵达北京,下飞机后的第一句话直接在网上炸开了锅。这句话不长,但信息量不小,直接让中国这边对他没啥幻想可抱。

先说说这哥们儿的背景。戴维·珀杜,1949年12月10日生在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今年75岁了。他不是外交圈的老油条,而是从商界和政界混出来的。早年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拿了工业工程学士和运筹学硕士学位,之后干了40多年生意,当过锐步(Reebok)、达乐公司(Dollar General)这些大公司的CEO,还在香港、新加坡待过,国际经验挺丰富。

2014年,他跳进政坛,以共和党身份当选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在国会里,他混迹于外交关系、军事和预算委员会,对国际事务和国家安全挺上心。他的政治立场偏保守,反对移民、同性婚姻和堕胎,对华态度尤其硬。他觉得中国是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威胁,没少公开diss中国,还跑去台湾见了蔡英文,搞得中方很不爽。

2020年他连任参议员没干成,2022年竞选佐治亚州州长又栽了跟头。不过,2024年12月5日,特朗普提名他当驻华大使,2025年4月29日参议院67票对29票通过任命。特朗普看上他的点很明确:商业背景强、对华态度硬,能扛起美国优先的大旗。

2025年5月15日,珀杜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没歇着,直接在社交媒体X上发了条消息:“我今天抵达北京。很荣幸能够代表特朗普总统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我已准备好在这里开始工作,让美国更安全、更强大、更繁荣。”就这几句,简短,但劲儿挺足。

一般来说,新大使到岗都得客套两句,说点促进两国关系的话。可珀杜这声明,全程围绕美国利益转,突出“安全”,压根没提中美合作。这味儿太浓了,跟特朗普那套“美国优先”的调调一脉相承。中国这边一看,立马get到:这哥们儿不是来拉关系的,是来摆姿态的。

北京的外交圈直接炸了。有人私下吐槽:“这不是来建桥的,是来立牌坊的。”意思很明白,珀杜这架势像是来执行强硬政策,不是缓和矛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回应得挺客气:“我们欢迎庞德伟大使来华履职,也希望美方与他一起,为中美关系带来积极变化。”这话听着礼貌,但潜台词很清楚:你咋表现我们看着呢,别光说不练。

中国媒体也没闲着。《环球时报》直接点评,说珀杜这话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对华优先考虑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基调。外交学院的张华教授分析,大使第一句话往往是任期的风向标,珀杜这调调说明他更在乎美国单边利益,双边合作估计没戏。

美国国内反应两极分化。《华盛顿邮报》觉得珀杜的商业背景可能给经贸谈判带点新东西,但鹰派立场估计会让关系更僵。《福克斯新闻》则使劲夸,说他直言不讳,能硬刚中国。在北京的美国商会,美企代表也有不同看法。科技公司的人希望他能推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制造业的却担心强硬态度会让生意更难做。



这话炸锅不是没原因的。珀杜上任时,中美关系本来就敏感。贸易战打了几年,虽然有点缓和,但台湾问题、科技竞争、南海争端还都卡在那儿。他这第一句话,像是在火上浇油,直接表明立场:我代表美国利益来的,别指望我软。中国这边一听,幻想全无,觉得这哥们儿八成是来搞对抗的。

珀杜这第一句话,算是给他的大使任期定了调,也让中美关系的气氛更紧绷了。咱们从几个角度捋捋。

珀杜这话跟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特朗普那几年,对华态度就一个字:硬。贸易战、制裁、科技封锁,样样不落。珀杜被提名时,特朗普就看中他能扛这面旗。他在国会听证会上说过,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外交挑战”,还把中国定义为“新形态的威胁”。这第一句话,直接把这态度带到了北京。

按说,珀杜干了40多年跨国生意,亚洲经验不少,本该是个谈判的好手。可他的鹰派立场太强,估计没啥灵活性。贸易谈判可能会继续,但别指望他会让步。中美现在在关税、知识产权、市场准入上还掰扯不清,他这态度,八成是谈不下的。

台湾、科技、南海这些老问题,珀杜来了估计更麻烦。他之前访台、挺台的记录摆在那儿,中国对他肯定有戒心。科技领域,美国还在卡中国脖子,中国也在反制。南海那边,美国军舰一过,中国就军演,珀杜这强硬派上台,估计摩擦少不了。

一个大使翻不了天,但珀杜这信号不友好。中美关系这几年本就在低谷晃悠,他来了可能让博弈更激烈。中国这边不会对他抱啥期待,不是失望,而是看透了。关键还得看行动,他这话只是开场白,后头咋走,得看他和特朗普咋出牌。



珀杜这第一句话,算是给中美关系扔了个小炸弹。他上任是个新阶段,但别指望啥大突破。他带着特朗普的强硬味儿来的,商业背景听着好听,可用处不大。中美这对关系,不是一张嘴能定的,得看两边愿不愿意伸手合作。他想让美国更强,中国也有自己的底气:和平靠互利,不是靠压人。

读者们咋看?觉得珀杜这路子能把中美关系带哪儿去?是更僵,还是能找出点合作空间?评论区聊聊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