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位于大阪世博园的中部,建筑外观模仿中华传统书简长卷,融入竹子、汉字、诗词等文化符号。这里的展览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向大家阐释中国人的生态观与“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2025年4月14日下午3点,在世博园内转了大半圈儿,我终于看到大气磅礴的中国馆。在蔚蓝的天空之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华竹简巍然矗立,令人心中倍感亲切。这里排队的人很多,基本都是中国游客,我排队半个多小时才进入馆内。


走进中国馆,在迎面的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一段精彩的宣传片,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染、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动画片《哪吒》的导演饺子、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宇航员宋令东等代表当代全体中国人民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光临中国馆。


1.天人合一

在一层的大厅中央,侧立着一块巨大的圆形屏幕,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屏幕之上,描绘出二十八星宿图,周围环绕着“四神”的形象。随后,通过水墨画的方式,依次展示二十四节气的不同风光。

在大屏幕的对面,电子《耕织图》缓缓展开,细腻地描绘出一年四季里古代中国人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男耕女织勤,田园风光美。



2.文字演变

在入口处的展柜内,陈列着商代甲骨刻辞、西周青铜何尊、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秦代《云梦睡虎地秦简·田律》、唐代颜真卿《明拓干禄字书册》、明代《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等带有珍贵文字信息的文物。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大篆到隶书,从楷书到宋体,中国文字经历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依然承载着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3.考古发现

在一层展厅的核心位置,介绍了中国近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良渚古城、三星堆祭祀坑、殷墟遗址等。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大体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面貌。

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玉钺,反映了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礼仪制度;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青铜立人、青铜面具,到殷墟遗址出土的司(后)母戊大方鼎,中华文明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4.绿水青山

在一层展厅的结尾处,以“绿水青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国近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深度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中国地形地貌图上,标注着动物和植物资源,可以看到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金丝猴等可爱的卡通形象;在树叶形状的屏幕上,播放着厦门筼筜湖、湖南十八洞村、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等生态保护案例。



5.青山明月

从一层通往二层的通道,以“青山明月”为主题,设计成一条中日友好长廊。在长廊的一边,用灯光投影出中日两国的自然和文化元素;在长廊的另一边,通过一件件木雕作品,讲述中日两国人民从古至今一衣带水的深厚友谊。

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不畏艰险,渡海前往中国学习文化;进入当代,为了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领导人做出不懈努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6.生生不息

在二层的展厅内,以“生生不息”为主题,汇集着现代中国最顶尖的科学技术成就,包括智慧城市、探月工程、载人潜水等项目,传承中华文化,展望未来生活。

在“智慧城市”沙盘模型前,人们被眼前“八网融合”的未来之城震撼;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拟仓内,零距离体验深海探索的神秘感,欣赏下潜至7062米拍摄到的珍贵影像。

这里的“镇馆之宝”是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两块微小的样品分别陈列于半球形的放大容器内,首次将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进行对比展示,可以近距离观察月壤独特的结构,对比两块月壤间存在的细微差别。




7.纪念品商店

在离开中国馆之前,我来到这里的纪念品商店,到处都是可爱的大熊猫形象。它的名字叫“悠悠”,乃中国馆的吉祥物,娇萌可爱,温和敦厚。作为中国的国宝,悠悠代表着亲仁善邻和讲信修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衣服、帽子、徽章等纪念品上,都印有鲜红醒目的中国馆标志图案,以篆书石鼓文字体书写的“中国”二字为主体,突出对称均衡之美,呈现出印章的效果,字体方正,古朴端庄。石鼓文被誉为“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承载着丰厚历史,传达着东方韵味。

下午4点10分,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中国馆,继续参观园内的其他展馆。在中国馆参观半个多小时,仔细观看这里的每一件展品,充分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强大实力。




点击下方,观看相关图文——

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非优秀”毕业生,著名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申局”。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关中拍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