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破产五件套,看你中了几个?

高房贷,甜蜜的生死劫。中产第一个标志就是在城里有个像样的房子。上海去年有个新闻特别揪心,一个姑娘浙大毕业的,进了顶级投行年薪百万,买了黄浦江边的千万豪宅,结果一降薪,房贷还不上,年纪轻轻,人就没了。房贷别超过工资三分之一,家里留够两年的月供钱,啥都是浮云。

第二,借钱投资,财富的高空走钢丝。股票、基金、比特币,中产最爱。把理财挂在嘴边,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让中产沉迷杠杆游戏。前几年还要把房子抵押开始创业,现在还有几家在营业?投资用闲钱,别借钱,不加杠杆保平安。

第三,精英教育,家长的赎罪券。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中产家庭操碎了心。最近不是报曝演员陈豪因为咖啡店生意不好,加上供养三个儿女上国际学校,这承担母亲养家压力吗?每年花20万学费读国际学校,各种兴趣班轮着来,还有那些动辄就数万的夏令营式游学,怎么就成了中产攀比的新鲜剂?教育这个事儿,砸钱不如砸时间,好好陪伴孩子。

第四,单收入家庭,幸福的单向滑梯。中产家庭常见配置就是老公拼命赚钱,太太全职带娃。这个配置看似完美,实际上比较脆弱。一旦遭遇裁员降薪或者是健康危机,家庭经济会立即停摆。更现实的是,已经脱离职场多年的全职主妇,你再去找工作还有什么竞争力呢?所以要记得,夫妻俩最好千万别单收入,哪怕一个人赚个五六千,关键时刻也能救命。

第五,符号消费,logo阶层的安慰剂。从LV到劳力士绿水鬼,中产用logo筑起了阶层护城河。美其名曰对自己好一点,但这种伪精致就像一场慢性病,信用卡账单越滚越大,抗风险资金却被严重侵蚀。清醒点,真正的品质生活应该是卡里有钱,遇事不慌张的底气。

所以,买房抠门一点,买得起100平的,能先看80平,留出救命钱;投资要认怂,基金定投可以搞,借钱炒股快快停手;养娃要佛系,重点学区房不如家长真心陪着;工作别断档,全职带娃可以,兼职搞个副业更稳当;消费要装穷,朋友圈晒包包不如晒存款余额。只有让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中产就像一个风筝,看着绳子高飞,线断了,摔得更惨。但别假装精致,宁可活得真实,也别活得提心吊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