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晶雅/文图
近日,西峡法院立案庭鉴定团队在鉴定检材缺失的困境下,通过与鉴定机构紧密联动,借助专家意见助力一起复杂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成功调解,不仅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实现了案件的圆满化解,更为解决同类纠纷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原告孙某与被告南阳某工程有限公司因某工程款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因无法协商处理,孙某将被告诉至西峡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因被告对原告工程量的计算持异议,所以对原告提出的工程款欠款及利息不予认可。因此准确认定工程造价成为本案审理的关键,于是依据当事人申请,西峡法院依法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然而,在鉴定中却遭遇了重大阻碍——关键鉴定检材如隐蔽工程施工图纸等资料缺失,使鉴定工作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困境,西峡法院积极探索解纷新路径:一方面主动与鉴定机构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技术鉴定团队工作人员多次组织召开由双方当事人、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会议,深入探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督促双方当事人尽力补充提交相关资料,并向双方释明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促使双方配合鉴定。同时,西峡法院还引入专家意见,借助行业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依据工程的行业惯例、类似工程案例以及现有证据中的数据,合理推断在缺失关键鉴定检材情况下,缺失部分的工程造价。经过法官及鉴定团队的耐心释法说理、分析双方利弊,双方当事人认真考虑了诉讼成本及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大部分案件均涉及工程造价鉴定,且鉴定周期长、成本高、双方争议大等问题往往成为司法解纷的“堵点”。西峡法院探索“以鉴促调”工作机制,将鉴定程序与调解深度融合,缩短解纷周期,降低司法成本,从源头提升纠纷化解质效。
【编审:赵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