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指数134.4,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嘉兴作为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正以“科创先行者”的姿态勇立潮头。
5月20日,正值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一场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嘉兴主场活动暨“科学咖啡馆”活动在嘉兴海盐举办。这既是链接嘉兴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也是展现“嘉兴成就人才、人才成就嘉兴”美好图景的“嘉兴人才日”系列活动一环。
活动现场
以科之名,“科创先行者”澎湃科技浪潮新动能
“在嘉兴工作和嘉兴籍的院士共有58位!”嘉兴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顾志刚在致辞伊始,就向在座嘉宾进行了嘉兴院士的介绍,这座拥有“院士基因”的科创之城,在长三角科创中演绎着“核聚变”式的发展奇迹。他鼓励科技工作者以这些院士为榜样,瞄准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推动家乡科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顾志刚还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沉下心来做科研工作,又要做好科普工作,两者相得益彰。”
科技点亮希望,创新成就未来。海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新海盐建设,优化科创环境,推动科创成果的转化,以科技力量助推发展。”
从人们“谈核色变”,到核技术融入日常生活,活动举办地海盐,作为中国核电发展的“摇篮”,孕育出了秦山核电的产业传奇。随着科技浪潮奔涌向前,核技术将如何“跨界”,开启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现场发布核技术10大新兴产业方向建议
活动现场发布了包含医用同位素智造、智能核电装备等核技术10大新兴产业方向建议。作为发布人,浙江省核学会副理事长李林法表示,核技术正在多个领域里释放“核能量”。李林法以医学为例说道:“核技术医疗发展十分迅速,在许多疑难杂症诊断与癌症治疗上能起到关键作用。”
市级博士创新站授牌
新建博士创新站签约
科协搭桥梁,企业接博士。立足青年博士和中小企业开展的博士创新站,是一场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近年来,海盐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博士创新站,引进优秀人才。现场还进行了市级博士创新站授牌仪式及新建博士创新站签约仪式,企业与人才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成果转化。
院士领衔,“智囊团”书写海盐科创发展新篇章
海风描绘着海盐这座古城的历史,浪涛席卷起科技创新澎湃的当代。顶尖人才的引领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海盐始终以开放胸怀拥抱全球智慧。
共建院士工作站签约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程玉峰,是能源管道腐蚀科学与安全工程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在海盐县科协的牵线搭桥下,程玉峰与浙江中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现场进行了签约仪式。程玉峰说:“未来,双方将共同打造新动能、研发新产品、开拓新技术,针对性解决技术关键问题,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能够让技术进一步发展。”
程玉峰作《新能源管道发展及材料技术挑战》主题报告
程玉峰还作了《新能源管道发展及材料技术挑战》主题报告。他指出,氢能作为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规模输送主要依赖于管道。他向在座嘉宾介绍了国际上管道输氢的现状、显著进展以及中国在氢能输送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在实践中,管道输氢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尤其是管材在高压氢气环境下的“氢脆”现象。程玉峰阐述了“氢脆”的机理及其在高压环境下的特殊性,进一步解释了“氢脆”发生的深层机制。
续签院士工作站
相隔7年“再续前缘”的跨国院士合作同样引人注目。7年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腐蚀工程协会(NACE)和美国金属学会(ASM)会士Peter L.Andresen教授与浙江国检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聚焦核电技术,共建院士工作站;7年后,双方续签院士工作站协议,“强强联合”再续新篇章,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提供硬核支撑。
Peter作了《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
现场,Peter还作了《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他以百年锅炉爆炸史为鉴,呼吁全球核电界正视不锈钢构件应力腐蚀开裂的“无阈值”风险。他警示:“焊接残余应力与冷加工如同定时炸弹,而含氧补给水是点燃引信的催化剂。”作为海盐核电产业的“外脑智囊”,Peter的洞见或将重塑全球核电安全标准,护航下一代反应堆的百年征程。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指导,嘉兴市科协、中共海盐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海盐县科协、浙江国检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核学会承办,潮新闻协办。
来源:嘉兴市科协、海盐县科协、潮新闻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