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晒出了“景区摆摊卖蜜雪冰城柠檬水”的视频。不少网友在景区门口、公园门口遇到了专卖蜜雪冰城柠檬水的老年人或年轻人。
据博主“黄腿肠”称,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区,周边只有卖矿泉水和冰棍的流动小贩,没有便利店,一位博主发现商机,通过外卖一次性订购几十杯蜜雪冰城柠檬水,利用外卖保温箱搭配冰瓶进行保存,在景区道路对面人少却显眼的位置摆摊售卖。
该博主将原价4元(成本3.4元)的柠檬水加价到6元出售,3个半小时内卖出98杯(含自饮2杯),最终获利254元。
在网上搜索可以发现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也有类似摆摊售卖蜜雪冰城柠檬水的视频。还有网友称自己在演唱会场馆外摆摊2小时,通过二次售卖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净收入超200元。
与此同时,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对此,蜜雪冰城客服表示,已记录相关情况,并反馈给公司相关部门,由专人核实是员工出店售卖还是他人转卖。
此事件也引发了网友对个人转售商品行为的法律边界和商业道德的讨论。
一些质疑者担忧无证经营泛滥可能扰乱市场秩序,若存在饮品保管不当的风险,一旦出事可能牵连品牌方声誉受损。
多数网友则持支持态度,认为转卖蜜雪冰城柠檬水为大众提供了便利,比如免去景区排队等待购买的时间、即便加了价仍低于其他高价饮品,且属于合理商业行为,“明码标价、自愿购买”则可接受。
此前315前夕,蜜雪冰城因“使用隔夜柠檬片”被曝光,但不仅没有“塌房”,反而相较之前更火爆。
事件曝光后,媒体连续推出“平价的蜜雪冰城拥有豁免权吗”“平价不是蜜雪冰城的万能挡箭牌”“用隔夜柠檬就是错了”等批评性话题,认为企业应避免“低价豁免权”和消耗用户的“信任储蓄”。
不过网友却对蜜雪冰城表现出惊人的宽容,普遍以“4元还要什么自行车”“用的可是真柠檬”等表达对蜜雪冰城的支持。
此次转卖事件中,部分消费者延续了对其低价策略的包容态度,认为其性价比优势仍不可替代。
蜜雪冰城以低价策略著称,如2元的冰淇淋、4元的柠檬水,在动辄几十元一杯的新茶饮市场中,成为“价格洼地”,也形成了“高性价比”的消费认知。
得益于蜜雪冰城的价格优势,不少网友认为在景区或公园里售卖蜜雪柠檬水赚差价的路子可复制性很强,景区内矿泉水价格普遍较高,6元的柠檬水能够接受,这种灵活的赚钱方式没准能积累人生第一桶金。
不过,对于倒卖蜜雪冰城柠檬水赚差价的行为是否可行,还是看看律师怎么说。
律师指出,消费者合法购得的正品,在未改变商品性质、包装和商标的情况下转售,通常不构成商标侵权。
使用“蜜雪冰城”招牌及logo表明产品来源,非恶意侵权,且未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一般不构成侵权。
对于加价转售的行为,律师表示,蜜雪冰城将产品售出后,购买者即享有处置权,加价转售本身不违,品牌方亦无权约束转卖价格。若品牌方限制转售价格,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同时,转卖者若未办理营业执照或违反地方流动商贩管理规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