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至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5月20日,恰逢第36届“中国学生营养日”,日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围绕“居民营养与健康体重”主题
重点普及科学体重管理知识
倡导通过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
实现健康体重的管理,并答记者问
当前我国体重超标或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好影响?引起超重和肥胖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监测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儿童青少年也达到30%左右。超重和肥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带来许多负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形体美。这也是肥胖给我们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肥胖会对个人的形象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二是肥胖与一系列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有关,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肥胖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四高”有密切关系,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十几种癌症的发病风险,与脂肪肝、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和关节软组织损伤也有关,还会造成男女生殖能力下降,部分人员还会因为肥胖引起自卑等心理障碍。
引起超重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五个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排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一个是遗传因素。父母中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的机率肥胖,若双方皆肥胖,则子女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因此夫妻怀孕前要尽量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要超重怀孕。孕期孕妇还要做好体重管理,合理饮食,避免体重上升太多。
第二个是饮食过量。简单说就是吃多了。现在食品极大丰富,精加工食品多,高油高盐高糖食品比比皆是,三餐之外人们往往还会摄入大量零食,导致能量摄入严重超标,从而导致肥胖超重的发生。饮食控制是减肥的主要手段,是减肥的灵魂所在,饮食不控制是无法有效控制体重的。饮食减肥的方法有很多,如高碳低脂法、低碳高脂法、高蛋白饮食法、生酮饮食法、轻断食法、平衡膳食法等等。日常推荐大家采用平衡膳食法,控制饮食总能量,合理搭配主食、肉类、蔬菜水果的比例,减少油糖盐的摄入量。
第三个是运动过少。现在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导致能量消耗变少,促进了超重肥胖的发生。我们要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增加活动量来帮助控制体重。运动要从轻到重,逐步增加强度,可以先从散步、慢走等开始,逐步进入到快跑、跳绳、深蹲等运动方式,根据主要目标是减重还是减脂合理搭配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第四个是熬夜。熬夜可以减少瘦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还会增加饥饿感,促进摄入更多的食品而导致肥胖。因此我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每天晚上要在11点前入睡,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
第五个是心理压力。现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各种压力会造成皮质醇分泌增加,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从而增加身体的合成功能导致肥胖。而缓解压力的一个办法就是吃,吃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获得快乐感,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肥胖的风险。我们平时要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舒缓情绪,减少压力。
总之,超重肥胖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我们一定要加强自我约束,做好体重管理。
中医是怎么认识肥胖,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肥胖最早记载见于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多由先天禀赋、年老体弱、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所伤等病因,导致水湿内停、痰瘀聚积于体内,形成肥胖。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有密切相关。
肥胖症的中医药治疗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个体化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依据肥胖个体的体质、中医辨证、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进行辨证施膳,中医食疗是在日常饮食中利用食物和药物的四气五味特性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减重的目的。包括茶饮、煲汤、熬粥、制羹等多种形式,其中代茶饮以冲泡简单、携带方便、口感良好等特点,深受欢迎。
在运动的基础上,可加用中医导引法(如太极拳功法、八段锦功法、易筋经功法)辅助进行体重管理,有利于形体的保持与重塑。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4版《肥胖症诊疗指南》将肥胖症分为脾虚湿阻型、胃肠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肾阳虚型4个证型,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内服,包括中药汤剂、茶饮、丸剂、膏剂等,均对肥胖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还可以在辨证指导下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如大家熟悉的针灸、拔罐、刮痧,另外还有穴位埋线、艾灸、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多种方法,调节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及脏腑功能,达到减重的目的。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脾虚湿阻型患者,在中医食疗、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除湿中药内服,配合足三里、丰隆等穴位艾灸,天枢、中脘等穴位埋线治疗,可以有效减重,并减少反弹。
目前,市中医医院已形成包含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针灸科、胃肠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为有减重需求的人群提供科学、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诊疗方案。
减重门诊主要能提供哪些服务?
医院设置的减重门诊是为肥胖人群提供医学治疗和咨询,帮助他们通过医学手段,实现健康减重的门诊。因此,减重门诊主要是提供医学诊疗服务。
减重门诊可以提供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手术、中医等,这就涉及到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运动医学科、普外科、中医科等多个专业科室,实际上是多学科联合治疗。
减肥者到医院减重门诊后先测量身高、体重,做人体成分分析,判定肥胖的诊断和分级。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关检验检查,排查肥胖相关疾病。
如果没有并发疾病,即可由营养医师制订个体化的食谱,进行饮食和运动为主的基础治疗。合理的饮食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体重减轻,同时保持身体健康。运动治疗强调有氧运动和无氧抗阻运动相结合,比如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还能提高代谢率和身体免疫力,促进长期体重管理和健康,运动治疗也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情况,因人而异。
如果发现有并发疾病,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到相关专业科室进行治疗,如:有糖尿病的先到内分泌科控制好血糖,有高血压病的先到心血管内科控制好血压,然后再制订进一步的减重方案。
对于应用减肥药物、手术、中医等治疗方法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避免副作用和依赖性。
最后强调,要定期到减重门诊进行复诊管理,减重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总之,减重是向健康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科学干预,减重门诊的主要功能就是从多方面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减肥者实现健康减重。
儿童肥胖对青少年健康有什么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肥胖容易出现有两个高发期。
一是婴儿期(即1岁以内的孩子)。在婴儿期,做好合理的母乳喂养非常重要。今天5.20正好是母乳喂养日。这个时期主要的问题就是减少母乳替代品,做到合理母乳喂养。这一点特别重要,很多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就特别关注宝宝,怕宝宝吃不饱,吃不好,就很容易不合理添加母乳替代品,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做好母乳喂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学龄初期(即6-8岁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孩子活动范围比较大,就餐常不够规律,且有进食挑食的习惯,包括吃零食。所以说在这个阶段,要做好均衡饮食营养指导,一定要管理孩子的饮食,严格控制和减少孩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做到膳食平衡。
另外,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别忽视这三类:
一、骨骼系统的隐形伤害,如骨龄提前,骨骺早闭;增加膝关节负荷、“O”型腿和“X”型腿风险;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不利于儿童青少年骨骼的健康成长。
二、性发育的异常信号,存在性早熟或性发育延迟的双向风险,如肥胖女童易初潮提前,男童易乳房发育。
三、心理认知的双重危机,抑郁,焦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降低;容易因社会慢性压力大,形成“心理-代谢”的恶性循环,我们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共识,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民健康要从儿童和青少年开始抓起。
我市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开展了哪些防控工作?
对于中小学生群体而言,肥胖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引发心理自卑,影响注意力与学习成绩。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体重管理年”部署,落实预防为主、早期筛查和联合干预的三级预防策略,开展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
一级预防是针对全体儿童青少年的,在肥胖发生前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提供合理膳食,改善教学环境,教育和指导儿童青少年吃动平衡、规律作息等,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我们制作了笔记本、笔袋、手提袋、学生尺等比较切合学生需要的一些宣传物品,在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与宣传视频,利用“5.20”学生营养日及全民营养周、健康宣传月等时机,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卫生标准宣贯、教学环境改善、健康家长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吃动平衡健康理念,助力中小学生养成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合理作息等良好习惯。近期我们成功承办了由市卫健委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健康少年 快乐成长”中小学生手绘作品征集大赛,围绕“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这个主题,以艺术形式生动传播健康理念,同学们的作品非常精彩,贴合主题又不失童真,真正展现了当代儿童青少年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刻认知。
二级预防是指开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早”。我们积极联合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强化学生常见病监测,将超重肥胖作为重点指标,指导学校一生一档,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科普专家进校园,针对超重肥胖学生实施个性化体重管理指导,形成家校联动干预机制。
三级预防是指对严重肥胖伴有临床症状的学生,根据《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与国家疾控局等四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开展饮食、运动和行为矫正等方面的联合干预,减少肥胖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这项工作主要在医疗机构开展的多,例如刚才讲的减重门诊与中医干预方法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对症治疗等。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多部门联合,防控关口前移,完善家庭—学校—医疗—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为儿童青少年营造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助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记者:费洪芹
编辑:许芮
审校:张珊
值班主任:王宗敏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