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刚发布了2025年4月的房价数据,上海新房价格再次上涨,对比去年同期还贵了约6%,全国房价上涨领先:
今年上海新房的一个主旋律就是「涨价」,而且不是涨个1-2%略表心意,而是涨个10-20%翻天覆地。
老静安:昌平云岸14.5,康定壹拾玖16.8,涨幅16%
老城厢:露香园17.6,壹号院18.5,涨幅6%
徐汇滨江:潮鸣东方19.5,启元17.8,涨幅10%
新杨思:上园9.9,翡云悦府10.72,涨幅8%
(注:上述数字单位均为万元/平方米)
部分板块就算没有涨价,价格也至少和去年一样,比如桃浦、比如杨浦滨江;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有一个板块的新房价格竟然比去年还要低,而且还是一个去年被卖爆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
宝山南大
01 “海量供应”
南大是个网红板块,尤其是华润中环润府+中环望云项目前后10批次+的销售,项目接近70%来自于外区,6.9万的价格可以买到中环边+地铁房+商业TOD配套+华润品牌,销售数据证明客户是认可的。
望云是在15号线丰翔路站,即将上市的中环铂樾在更靠市区的南大路站,按道理来说,距离市区越近的地方价格要更贵才对;
然而有网友爆料,项目新房价格在6.6万以内,相比于后一站的丰翔路望云还要便宜3000元/平,可谓倒反天罡。
事实上,中环铂樾周边商办都已经接近完工状态,根据南大智慧城官方信息,板块以集聚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捷瑞肯、太初等上市公司在南大落地,中车资产、中建港航等国企央企落子南大建设区域总部;
今年2月正式启用上海宝山区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科创企业孵化器与实验室配套完善,形成“招大引强+培育孵化”双轮驱动,为区域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一片向好是事实,但南大今年后续还将供应超3000套新房供应,其中大部分都在南大路站周边的TOD范围内;
在海量竞争面前,低价跑路可能是一个更安全的选择,如果比华润卖得贵,商业和产品都要弱一档,可能就要被套了。
南大靠着华润一炮而红,但目前板块内还有超1200套房子没卖掉;
按照现在平均一个月90套的销售速度,也得一年才能卖完。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南大站周边还有将近5000套住宅供应最快将在今年出让;
5000套在一年内供应这件事,近几年只有徐泾和临港做到过,而且当年这两个地方能卖爆都是有大规划和情绪托底,今天的市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能卖成什么样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所以,中环铂樾拿个看着实惠的价格+开中介渠道的做法很合理,与其卖高价等着后面竞争如狼似虎,不如现在能捞多少就捞多少,从现金流角度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上海2025年买房必须的「新房避雷点有哪些」、「二手房价最新行情」、「学区梯队排行」等内容,买房更有现金红包优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私信我领取:
02 “桃浦和南大,难兄难弟”
讲到这里火箭哥再多说一句,宝山南大和普陀桃浦实际是一脉相连,无论品质做得有多高,这两个地方今天新房难卖的情况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1.同源同根双生体:
作为上海西门户工业遗产的桃浦与南大,以沪嘉高速为界分属普陀、宝山两区。这对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双子星,曾以重化工产业支撑地方财政,却也在土壤深层镌刻下”元素周期表"式的生态创伤;
2.殊途同归命运共同体:
转型困境历经二十载城市扩张,两区斥资百亿推进土壤修复与空间重构。桃浦智创城锚定生命健康产业,南大智慧城聚焦数字经济赛道,看似差异化的产业布局背后,实则共享着相似的底层逻辑:
以产城融合之名压缩居住用地,依托产业园区政策争夺有限的企业资源。这种既要避免同质竞争又需维系共生关系的微妙平衡,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显得愈发脆弱。当全球产业链重构撞上外资撤离潮,两大转型示范区不约而同陷入招商困局。
3.庶出和嫡子的尴尬:
制度性困境中的身份焦虑在区域发展版图中,桃浦与南大承受着结构性错位的双重挤压。
作为普陀区的"战略储备地",桃浦既要承接内环外溢势能,又受制于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迟滞。这个"庶出"的工业遗孤虽手握35%的可开发用地,却始终难逃"西伯利亚"的区位认知;
而南大作为宝山融入主城的战略支点,虽获待遇集中全区资源,却因种种原因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尴尬。
4.土地财政:
当全球产业链重构撞上外资撤离潮,两大转型示范区不约而同陷入招商困局。
规划中的产城融合样板,现在逐渐褪色为地产开发游戏——
桃浦在商品住宅拉动模式中已显疲态,南大在土地财政的惯性轨道上加速冲刺。这对工业遗孤在转型迷途中的路径依赖,恰似当代城市的黑色寓言。
总结来说:
桃浦和南大都以高品质住宅为卖点、中环旁600万起的售价也很有吸引力,自住没问题;
但是在未来供应量巨大+品质内卷的情况下,买这里一定要买品质最好的房子才有竞争力,中庸产品在新房里都卖不掉,更别提二手房了。
友情提示——
南大标杆,中环置地望云:
桃浦标杆,宝华紫薇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