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长得慢,多半是辅食加错了,家长早了解,避免走进误区!

有了孩子之后,家长那是成天操心,特别害怕孩子长得慢,常常对孩子说:“多吃点。”就好像多吃就能长得快。但实际上,有的孩子每顿饭都吃不少,可就是长得慢,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实孩子长得慢,多数是辅食加错了,家长得早点明白,可别走进误区!添加辅食虽然只是个过渡的阶段,但对孩子的影响可大了,可别不当回事。默默都六岁了,每次吃面条的时候,几乎看不到他咀嚼,老是一边往嘴里塞一边咽,塞完了,嘴里也就空了。

不光这样,吃硬点的食物时,默默会习惯性地不肯吃,就算逼着吃,也是随便嚼几下,能咽就咽,咽不下去就吐出来不吃。

因为怕默默吃饭太费劲,妈妈总是习惯性地顺着他,做饭的时候故意做得软一些好嚼一些。现在默默明显比同龄人矮一点,还老是生病。默默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其实挺常见的,家长可得小心了。要是不想孩子长得慢、体质差,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得多多上心。



为啥这么讲呢?

有些家长让孩子一直吃泥糊状的食物,能吃到一两岁。要么是家长犯懒,觉着泥糊状的辅食好做;要么是家长担心孩子不会嚼,觉着吃泥糊状的辅食更妥当。

不管是因为啥,这么干可都是大错特错的。要是一直让孩子吃泥糊状的食物,孩子就会养成习惯。等让孩子吃比较硬的食物时,孩子就会抵触。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会影响长身体。



还有些家长就知道一味地顺着孩子,老是把食物做得特别精细。就像孩子五岁了吃玉米,要么打成玉米糊让孩子喝,要么剥成小粒给孩子吃,反正从来没让孩子啃过玉米。再比如说孩子六岁了,炒肉老是切成碎末,稍微大一点的肉片孩子半天都嚼不烂。

老是这么吃,孩子的咀嚼能力就会特别差,能吃的食物也特别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咋能长得好呢。上面这两种情况是好多家长容易掉进去的坑,看着好像是对孩子好,实际上却是把孩子给害了。



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可别瞎弄,最好能依照下面这些规律来。孩子六个月的时候,给添加那种强化铁的米粉,先从稀的慢慢变成稠的,让孩子慢慢适应吃米糊。

孩子七个月的时候,要是已经适应米糊了,那就可以增加别的辅食,像肉泥、南瓜泥啥的,刚开始得做得特别细腻,不能有颗粒的感觉,后面再慢慢增加颗粒感。

要是还没适应米糊,那就接着添加米糊。孩子八个月的时候,要是泥状食物适应得特别好,那就可以改变辅食的状态,开始添加末状食物,也能添加米粥、蔬菜粥,多煮一会儿,做得软乎点。



孩子九个月的时候,能做成比较稠的粥,还能做软乎的面条,搭配各种各样的蔬菜,做出不同的味道。孩子十个月的时候,可以做软和的米饭,搭配蔬菜做出不同的味道。

孩子十一个月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吃颗粒稍微大一点的食物,比如把蒸熟的胡萝卜切成跟黄豆差不多大的丁,让孩子锻炼锻炼咀嚼。孩子一岁的时候,食物的形状再大一些,接着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要注意食物得尽量软乎点,可别搞错啦。



等孩子一岁以后,慢慢地把食物的形状变大,食物的硬度也增加。按照这样的方式添加辅食,孩子的咀嚼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棒,就能吃得香长得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