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通讯员 汤凡
“谢谢你们,终于舒服了,我又能带孙子了!”近日,在岳阳广济医院肿瘤科病房,60多岁的廖阿姨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不已。
这位曾饱受卵巢癌折磨的患者,在经历病情反复后,通过医院创新的介入治疗联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重获新生,成为“三剑合璧”抗癌体系的受益者。
介入技术破困局:毫米级精准“饿死”肿瘤
2024年3月,廖阿姨因严重腹胀、无法平卧入院,检查显示卵巢癌伴腹腔转移。经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今年1月复查发现肿瘤进展。
面对患者坚决拒绝手术的情况,岳阳广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周万才果断采用血管介入治疗——通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微导管,将化疗药物精准灌注至肿瘤供血动脉,同时注入栓塞剂阻断肿瘤“营养通道”。治疗结束后,廖阿姨卧床休息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介入治疗相当于在肿瘤内部建立‘靶向药房’。”岳阳广济医院血管肿瘤介入科学科带头人李秋国解释,该技术能使药物浓度达到静脉化疗的4—13倍,却将全身副作用降低70%,能实现对肝癌、肺癌等实体瘤实现毫米级精准打击,既避免大开刀创伤,又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多学科协作显真章:“三剑合璧”全程护航
抗癌战役中,岳阳广济医院创新推行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形成“外科切、内科杀、中医护”的立体攻防体系。周万才团队为廖阿姨制定“介入+靶向”强化方案,采用双靶向药物破解耐药难题。
中医科汤凡医生团队则将经典方剂和现代肿瘤学结合,专注解决术后康复慢、化疗扛不住、晚期痛苦多等三大难题。中药汤剂扶气祛邪抗癌,中药膏方外敷散结止痛,配合传统中医针灸缓解病患的疼痛与不适感,内外兼治,效果更好。
“抗癌不是单兵作战,需要‘海陆空’协同。”周万才说,该院建立24小时多学科会诊机制,从术前影像评估到术后康复,确保治疗环节无缝衔接。
“抗癌需要科技利剑,更需要人文温度。”岳阳广济医院院长杨德华表示,医院将引进更多人才,不断提升肿瘤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