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惠安小屋圈」关注更多新闻、旅游、美食等。
燃续传承薪火 谱写惠女赞歌——林闻绿
林闻绿,男,惠安县小岞镇老年人协会会长,先后荣获美丽惠安人、泉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泉州市移风易俗带头人等30项荣誉称号。
在惠安县东部,小岞半岛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这片海孕育了勤劳智慧的惠安女,也滋养了世代传承的“惠女精神”。它是惠安人的宝贵财富,历久弥新。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岞镇老年人协会会长林闻绿,自幼浸润在传统惠女文化中。如今虽年过古稀,但他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家乡的炽热情怀,积极投身各类公益活动,传承惠女文化,讲好大美小岞的家乡故事,让“惠女精神”绽放新的光彩。
推广惠女服饰传承弘扬惠女文化
“惠女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中最为亮眼的标志之一,与惠安石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并称为我们家乡的3张国家级非遗名片,它们共同见证了先辈们的工匠精神。”林闻绿一手创建的特色小岞展馆,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小岞中学、中心小学各年段的学生参观,他总是将惠女文化娓娓道来,让学生们了解惠女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了宣传和推广惠女服饰,他煞费苦心建立了惠女服饰文化展区,牵头组织开展惠女服饰“三代秀 ”、惠女民俗特色歌舞表演、千名惠女游街灯、传统惠女“拖网”劳作等各类展演活动。
林闻绿深入调研,改良设计出惠女服饰样式的校服。他带领老年人协会等组织,连续8年开展惠女服饰进校园活动,慷慨捐赠价值40余万元、共计1000多套惠女校服,惠及各学龄段学生。如今,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小岞中学的女生身着惠女服饰,成为半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下一代记住世代流传的传统服饰、优秀文化,是我一辈子都想做的事。”林闻绿坚定地说。
守护绿水青波全力唱响“大美小岞”
承“水脉 ”兴“文脉 ”。在治水护水兴水过程中孕育的“惠女精神”,更是离不开与水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惠女,当年我的大嫂、二嫂和三哥都参与了惠女水库的建设,母亲经常步行近25公里来回去看望惠女水库建设一线的孩子们。”林闻绿回忆起小时候,家人克服艰难险阻,积极投身惠女水库建设的场景,那些画面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小岞镇正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的发展新路,打造岞岛旅游文化新形象。而林闻绿也接续家人对河湖的守护,主动融入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被选聘为泉州市首批“ 乡愁河长 ”,承担起治水、护水的责任。
他定期开展巡河,联系村委会和有关部门整治河道。为推动河湖文化建设、激发民众爱河护河意识,他带着自编自导的宣传视频走进村庄、校园,向村民和中小学生宣传河湖长制,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上下管理层层抓,溪流库岸不乱挖……”林闻绿编写的《河长制度人人夸》《生态水系着搞活》等快板 、南音作品寓教于乐、朗朗上口,深受大家欢迎,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爱河护河的行列。
“生态小岞美如画……”正如林闻绿歌词中描绘的那样,如今的小岞镇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一幅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行善40余载 深躬力行“惠女精神”
1950年出生的林闻绿,从小受“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的影响,养成了坚韧不拔、乐善好施的品格。
“我没有赚很多钱,但是赚到一点就会捐给家乡。”年少时,他离开家外出打拼,在建筑行业闯出一片天。事业有成后,他心系家乡,投身公益事业。连续44年,每逢特定节日,他都会慰问一线教师与小岞边防所官兵;他创建校董会,资助贫困学生,还牵头组织“红宝石婚”老人集体婚礼,助力拍摄电影《孝心不能等》……助教助学、拥军筑路、引进自来水、安装路灯、慰问贫困老人……处处都有他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他个人累计捐资500余万元,获得“泉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美丽惠安人”等30项荣誉称号。
因热衷公益且在群众中颇有影响力,林闻绿担任了30多年的惠安县政协委员。其间,他提交了近百份提案,涵盖教育、民生、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他也连续多年获评“优秀政协委员”。
行至暮年,林闻绿倾洒余热守护传统惠女文化。他以“弘扬美德、奉献时代”之举,生动诠释新时代“惠女精神”,获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惠安女研究民俗顾问。他坚信,“惠女精神”永不褪色,定将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来源 | 大美小岞
进惠安爆料群
直接点击以下关注回复【进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