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是很多人喜欢的饮品。然而,苏州的一位女子却因为喝奶茶差点喝“瘫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现年40岁的苏州市民李女士,一年前开始出现间歇站立时下肢乏力、酸痛、走路拖沓甚至跛行的症状,严重时无法抬腿,易向后跌坐在地,一般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一开始这种情况每个月发作1至2次,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近几个月发作更频繁了,还出现了双手颤抖、怕热、出汗、心悸等症状,体重也有所下降。
无奈之下,李女士到苏州市立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她患有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而且每次乏力、跛行发作前,均有饮用奶茶等饮料的情况。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或机体内TH含量增高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如多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急躁及双手震颤等,常并发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甲亢肌病、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低钾血症)。
奶茶中常常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糖分),饮用后短时间内造成血液中血糖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细胞摄取更多的钾离子,导致血钾水平下降。当血钾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神经肌肉传导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肢体肌肉无力甚至瘫痪,严重的话可能引起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 比如,有一些甲亢患者在饮用奶茶后,就出现了类似李女士的症状。
医生告诉记者,李女士就是在甲亢疾病的基础上合并周期性瘫痪,饮用奶茶后诱发低钾麻痹,出现下肢无力,行走拖沓。在接受补钾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后,症状缓解。
医生提醒,奶茶虽然好喝,但要注意摄入量,尤其是患有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等)的人群,尽量不喝奶茶饮品,或者饮用无糖的奶茶。身体一旦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比如,如果甲亢患者不注意饮食,继续大量饮用奶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小薇提醒】: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有特殊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饮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