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虽然是亚洲的一部分,但地理分界线让整个南亚次大陆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要么是群山环抱,要么是濒临海洋。

这样的地形让南亚大陆上的国家似乎可以高枕无忧,免受异族的入侵。

可湿婆大神似乎没有那么眷顾南亚大陆上的人,在大陆的西北处留了一道不大不小的缺口,恰好够外来文明长驱直入,攻击印度。

也是在这个缺口的作用下,印度在数千年的时间先后亡国了8次。

可他们依然不吸取教训,继续放任这个是缺口存在,缺乏中国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与智慧。

现在这个缺口依然直挺挺的矗立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之间,这里就是开伯尔山口,一条最窄处只有15米的狭长通道。



世界上最好的地缘环境莫过于澳洲的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独占一片大洲,外来者想要实施侵略难度可想而知。

退而求印度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南亚大陆虽然与亚洲板块接连在一起,但地理条件又让南亚大陆与亚洲似乎相去甚远。

大陆的北边有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人类难逾越的天堑;西部又有伊朗高原横亘在旁,使得外来者难以翻越。

至于东部则与缅甸的群山、热带雨林相交接,翻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南部都是一望无垠的印度洋。



四面八方为南亚大陆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古印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诞生并延续下来的。

再加上南亚大陆上的平原条件,密集的水网,适宜的气候,让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古文明,并养育了印度人。

老话说的好,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那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开伯尔山口就是这扇小窗户。

南亚大陆西北方向,现如今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处,一条不起眼的狭长通道见证了古印度王国的历史。

这个山口是兴都库什山的延续,或许是造物主的有益调侃,开伯尔山口只有53公里长,平均宽度在600米,最窄的地方小到了15米。



这样一条路竟然掐住了古印度文明生存的脖颈。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就是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了南亚,他们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对南亚大陆上的所有情景“厌恶不已”。

经雅利安人的改造,印度的种姓制度形成了,社会发展模式也稳定下来,第一阶段的文明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雅利安化的印度文明。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也寻着这一个山口攻进了印度。古印度的西北部沦落到了波斯帝国的掌控当中,印度文明在波斯帝国面前名存实亡。

时间来到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亚历山大也是走了同样的路进入南亚大陆,成功将古印度纳入到了,帝国的统治范围内,印度人再一次沦为了帝国的下等公民。

悲惨的命运仅仅是开始,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纷纷借着这个通道来到了南亚大陆上。

这片土地上建立的王国一次又一次死在了外来人手中,哪怕是强盛的孔雀王朝也没有挺过去。

最后存在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莫卧儿帝国,还是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尔建立的。

此时的古印度文明早已经消失在历史历史的长河里,剩下的不过是外来人柔合而成的文明而已。

既然开伯尔山口对于古印度如此重要,有如门栓一样的地位,可古印度人竟然选择无视,不筑城、不驻兵,放任外来者进出自由。



这就不得不提印度的历史和理念了。南亚大陆这片土地对于古印度来讲实在太大了,纵观印度的历史,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政权。

大大小小的王朝全部属于苟延残喘的姿态,要想从印度河、恒河核心区域向开伯尔山口派驻士兵,远超2000公里的后勤保障就会要了“帝国”的命。

强大的孔雀王朝尚且做不到,更不用说其他王朝了,甚至落后的印度文明知不知道开伯尔山口的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除了没有统一强大的中央政权以外,印度人的治国理念也让人啼笑皆非。

在印度人的观念里,南亚大陆已经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土地了,无论哪个国家想要侵占南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他们有了空间理论,就是用广袤的南亚土地去换取侵略者的自我崩溃。

印度人从核心地区向开伯尔山口有2000公里的距离,同样侵略者也要承担这一远征的代价,放着山口不管也是对侵略者的一种折磨。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印度先后灭亡了8次,直到英国人的到来改变了开伯尔山口的命运。

因为,英国人是坐着船从海上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