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童 王珂宇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听,山那边的风就要吹过来啦!”“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温暖着人间!”“小平同志,我们永远想念您!”一句句饱含深情的台词、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幕幕怀旧还原的场景,引发现场观众强烈情感共鸣。
5月17日、18日,四川大剧院灯光璀璨。由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成都艺术剧院创制的改革开放题材大型原创话剧《春暖人间》,经过打磨升级后,再度回归成都舞台,两场演出吸引1600余名观众走进剧院,感受四十余载时代变迁。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邓家老院子,从春风村知青安然的命运变化展开,串联起恢复高考、包产到户、设立经济特区、发展市场经济等重要历史节点,讲述了几个普通家庭与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成长,展现出改革开放政策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春暖人间》总导演李伯男介绍,此次演出,团队在文本、表演、舞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打磨。通过深入挖掘角色细节,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采用LED大屏替代正面投影,增强空间层次感与氛围,让观众沉浸其中。
“每一次演出,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创作。”饰演青年安然的演员多妮坦言,经过主创团队的打磨和舞台的反复历练,她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
而饰演郑光明的刘肇烨,则更关注表演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演员要成为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桥梁,把真挚的情感传递出去,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在多场演出后,他深感表演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责任的担当。
反复走台的精进,逐层情绪的雕琢,话剧《春暖人间》正以更细腻的表演、更真实的质感,把广安的烟火人间搬上成都舞台。
近两个小时,演出落幕,掌声经久不息。“这部剧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浮沉,探寻大时代的历史轨迹,剧中人物面对人生作出的不同选择,激发了我们这代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燃起奋斗的勇气!”观看完话剧《春暖人间》,观众黄俊婷说。
“每个场景都很震撼,舞台的表现力和代入感都很强。”观众岳周被舞台上的光影效果深深吸引。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他惊叹于话剧中不同时空穿插的表现方式,“这种‘一镜到底’式的演出对演员要求很高,也让人体会到这部话剧的魅力所在。”
在话剧领域专家看来,此次打磨提升后,整部剧更加沉实、流畅。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建华在观看演出后说:“相较于去年的版本,此次演出在人物身份表达上更加清晰,剧情更加集中,重点突出,整体流畅度有所提升。”
杜建华还从时代背景、艺术感染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她表示,该剧剧情跨越四十多年时间,通过展现一代人的命运变迁,映衬出国家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特别是该剧的后半部分,感染力强,深刻触动着观众的情感。
“希望《春暖人间》这部作品能‘常演常新’,让观众真正进入人物内心,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将这部剧的内在力量传递给更多人。”李伯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