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们,还记得那个在疫情期间疯狂扩张核酸检测公司,被骂“发国难财”张核子吗?最近这哥们儿又整出大新闻了——他旗下的核子华曦实验室居然把多地卫健局告上法庭,追着讨要核酸检测费!本以为是场普通的商业纠纷,没想到直接被全网喷成筛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来好好唠唠。

事件来龙去脉

根据天眼查数据,从2024年底到今年5月,张核子实控的深圳核子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一口气把福建莆田4个区县的卫健局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卫健委告上法庭,理由是“服务合同纠纷”,说白了就是卫健局没结清核酸检测费


按理说,企业追讨合法债务天经地义,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细节值得玩味:

1. 金额不大却闹上法庭:涉事的莆田某卫健局工作人员透露纠纷确实是检测费引起的,但金额“不大”,而且双方已经和解,具体数字死活不肯说。堂堂核酸巨头,为了“不大”的钱打官司,这操作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穷疯了”的味道。

2. 起诉时机太敏感:疫情结束后,张核子的核酸生意一落千丈,公司资金链紧绷。2025年初,他还因为拖欠20万元劳动争议款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名下21家公司都注销了。这时候突然起诉政府部门要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垂死挣扎”四个字。

3. 历史遗留问题爆发:根据财政部2023年审计报告,全国核酸检测资金缺口超200亿元,武汉等地拖欠检测费就高达7.8亿元。地方财政压力大,加上核子华曦此前多次因造假被处罚,卫健局对其服务质量存疑,自然不愿意爽快付钱。

被全网怒喷:吃人血馒头的资本,凭什么还敢要钱?

按理说,企业合法讨债没啥问题,但张核子这次却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被网友诅咒“遭报应”,这背后其实是新仇旧恨一起算。

1. 旧账:核酸造假黑历史,让公众彻底寒心

张核子的核子华曦实验室,堪称核酸检测界的“黑榜常客”:

• 2021年河北邢台事件:在未完成全部样本检测的情况下,直接谎报“全部阴性”,导致阳性感染者未被及时隔离,引发疫情扩散。

• 2022年兰州假阴性事件:转运阳性患者时发现其健康码显示阴性,最终查出是核子华曦实验室“误录”,导致防疫工作陷入混乱。

• 多地违规操作:济南、长沙等地多次因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使用非专业人员采样等问题被处罚。

这些骚操作,直接把公众对核酸检测的信任砸得粉碎。网友们愤怒质问:“连检测结果都敢造假,还有脸要钱?”“当年坑了多少人,现在还好意思当债主?”

2. 新怨:疫情后转型失败,吃相愈发难看

疫情结束后,张核子的核酸帝国迅速崩塌,他开始疯狂转型:

• 直播带货:2024年高调入驻抖音,卖保健品、农产品,结果销售额挂零,被网友嘲讽“无人问津”。

• 农业项目:号称研究“低升糖大米”,结果被质疑“换个马甲继续圈钱”。

• 劳动纠纷:因为拖欠20万元工资被强制执行,却被拍到坐高铁商务座,还声称“没受限消令影响”,引发全网群嘲。

如今又起诉卫健局要钱,网友们彻底炸锅:“疫情期间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连小钱都不放过,简直不要脸!”“赚完国难财就想跑?门都没有!”

3. 深层矛盾:资本逐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这场官司撕开了核酸检测行业的隐秘——疫情期间,政府为了快速筛查,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协议,但部分地方因财政压力或对服务质量不满,选择拖欠费用。而张核子的公司,恰恰是“暴利后遗症”的典型代表:疫情期间靠核酸检测半年赚4.5亿,累计检测超7亿人次,如今却因20万成“老赖”,这种反差让公众无法接受。


法律专家虽然指出,若检测方已履行合同义务,政府应付款,但公众更在意道德层面的批判:“你当年造假坑人时,怎么不想想契约精神?”“发国难财的人,不配谈法律!”

这场官司看似是商业纠纷,实则是公众对资本无底线逐利的一次集体声讨。张核子的公司到底是“合法维权”还是“吃人血馒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资本的嘴脸,也让那些发国难财的人知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医客说

核子华曦讨债争议暴露资本伦理双重破产:法律上确有债权,道德上早已失格。昔日造假牟利时践踏公义,今日财政吃紧时高举契约,吃相难掩投机本质。这场闹剧警示:应急产业监管需设道德准入门槛,资本不能既要暴利又求体面,社会信任经不起这般反复收割。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杏林苑社群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