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在线消息,近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5月12日,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同意于5月14日前采取有关举措。美东时间5月12日,美方发布行政令,宣布自美东时间5月14日0时01分起调整对华加征关税措施。本次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有利于中美两国经贸往来,有利于全球经济。



美国国会大厦(资料图)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向强硬的美国政府突然“服软”?自4月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后,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包括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暂停部分美国农产品进口,并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效果立竿见影。5月9日,美国西海岸港口罕见地出现“12小时无中国货船靠岸”的情况,洛杉矶港货运量暴跌31%。美国企业叫苦不迭,苹果、特斯拉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巨头纷纷游说政府,警告高关税将推高成本、拖累业绩。

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拉锯战不但得出了“经济实力至关重要”的教训,也证明了中方专注制造业与自主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中方学者则表示,无论是特朗普上个任期还是当前任期,中方都不会在关键领域作出妥协,但在“红线”之外,中美仍有诸多分歧可通过谈判弥合。不过,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仍须警惕。来自美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若非中国此前采取如此强力的反制措施——关税以及出口管制等组合拳,特朗普政府绝不会撤回加征的高额关税。



美国制造业(资料图)

美国多个行业代表和经济专家指出,关税政策带来的伤害或已铸成,经济冲击可能仍难避免。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曾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加里·科恩表示,美国目前关税政策的影响将在5月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显现,届时,关税政策将对低收入美国人产生更大的影响,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人,将会把100%的薪水用于购买商品。

美联储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称,尽管净出口波动影响了数据,最近的指标表明美国经济活动继续稳步扩张。失业率稳定在低位,劳动力市场状况保持稳健,通胀率仍然略高。美联储寻求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美联储密切关注其双重使命面临的风险,并判断通胀和失业率上升的风险已经增加。

摩根士丹利预计,在关税降至更易管理的水平后,高概率结果是通胀先行上升,经济活动后续走弱。关税尚未在通胀数据中显现,4月CPI报告显示总体和核心通胀分别温和增长0.22%和0.24%,核心商品价格仅上涨0.1%。彭博经济学家指出,“4月进口价格表明,美国方面继续支付目前大部分关税成本。虽然我们对4月贸易模式的变化知之甚少,但不包括关税成本的进口价格指数自年初以来几乎没有变化。



美联储(资料图)

关税战的失败,本质上是美国无法适应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当美国还在沉迷于零和博弈时,中国早已在全球价值链高端开辟新战场。"这种战略认知的代差,在科技领域尤为明显——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反而催生了5G技术的突破,对TikTok的打压成就了跨境电商的新生态。正如《经济学人》2024年社论所警示:"试图用关税遏制中国,如同用渔网捕风,最终只会让自己困在网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