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董蓓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近年来,全国各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涌现出一批以德治家、以学兴家、以爱暖家的文明家庭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十年坚守育桃李

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冯家庄村,一座由婚房改造而成的“宝德书院”成为村里孩子们的“知识港湾”。这座书院的创办者单美华、李济远夫妇,是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十多年前,他们目睹村里许多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疏于管教,于是毅然决定效仿祖辈德行,创办公益书院,用书香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万事开头难。没有场地,夫妻俩便将自家婚房腾出;资金匮乏,他们便掏出3万元积蓄,购置图书、修缮房屋。“宝德书院”取“人间至宝是有德”之意,既传承祖上“宝德斋”私塾的家风,也寄托着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深情。

书院成立后,单美华、李济远夫妇全家总动员:儿子教孩子们硬笔书法,年迈的父母负责后勤,98岁的奶奶也时常坐在院中,用慈祥的目光守护着孩子们读书的身影。夫妇二人自掏腰包为书院添置空调、多媒体设备,将简陋的农家院打造成设施齐全的“百姓学堂”。白天教书,晚上辅导,十年来,他们自筹2万余册图书,为500多名学生办理了借书证。“现在孩子们放学后,都会主动来书院学习!”村民欣慰地说。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书院累计惠及2000余名儿童,阅读蔚然成风。面对“全国文明家庭”“齐鲁最美家庭”等荣誉,单美华夫妇淡然一笑:“我们只想守住初心,让更多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老理儿”焕发新魅力

“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年逾九旬的杜雪娥操着一口河南乡音,在短视频中娓娓道来。短短两年间,这位来自河南焦作市中站区的老人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拥有50万粉丝的“网红奶奶”,其账号“清雪堂”播放量突破5亿次,千万网友为她的家风智慧点赞。

杜雪娥家庭的“出圈”,始于2023年春节的一次家庭聚会。儿子赵方随手拍下母亲教导子女的视频发布网络,一夜收获60万播放量。网友直呼“奶奶的话句句在理”,纷纷催更。自此,“清雪堂”账号以生活化场景为载体,记录杜雪娥讲述孝道故事、示范家风礼仪、分享治家智慧的日常。“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志存高远、心怀感恩”——这十六字家训,通过短视频跨越地域,成为万千家庭的“心灵良药”。四世同堂的杜家,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如今,杜雪娥虽年过九旬,却精神矍铄,每天准时“上岗”录制视频。“我活了91年,没想到‘老理儿’还能传这么远!”她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来自天南海北的留言,欣慰不已。

从“一家之训”到“万家之约”,杜雪娥用质朴的方言证明:好家风永不过时。

爱心传递温暖力量

在江西省萍乡市,法律工作者夏云剑被群众亲切称为“暖心哥”。他的私家车上常备急救箱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个“移动的救护站”。十年间他89次在公路、河边、高楼等地抢救生命垂危者,已成功救助112人。而这份善举,源于一个家庭对文明与责任的坚守。

作为一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夏云剑满怀激情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足迹遍及基层乡镇的沟沟壑壑。十年来,他义务开展法律、心理援助、急救知识讲座900余场,受益群众超20万人次。在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里,他用一次次的善行义举温暖着每一个人。

“法律不仅是武器,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夏云剑说。

在法庭上,他是弱势群体的“守护者”,免费代理570余起维权案件,减免费用3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

不只夏云剑本人,他的家庭也是爱心满满的文明楷模。妻子经常参加献血活动,女儿从小跟随父母参与志愿服务。“父母教会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女儿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来源:光明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